诚信教育案例
事件:
星期五的中午,孩子们刚吃完午餐,就有一位学校卫生员来班级里检查卫生。这次是查同学们有没有带茶杯。当时有几位学生正在数学老师那里订正作业,卫生员没法检查,就给我们班记了满分。可是正当卫生员要走出班级时,只听我班的劳动委员小王大声说道:“小徐不在,但是我知道他没带茶杯。”“小王,你别乱说,小徐又不在,你怎么知道?”这时,我班的大队长着急地说。我知道,她是怕班级扣分。可是小王却毫不示弱:“我早上刚查过,他真的没带。我还让他到老师那里去拿个一次性杯子呢。”班级里顿时鸦雀无声。最后,我班被扣了一分。等卫生员一走出教室,同学们就议论开了。“小王也真是的,小徐又不在,要她瞎起劲。”“都是她,害得我们班又扣了一分。”“唉,这个星期我班又上不了榜了。”小王听了,觉得很冤枉,大声哭了起来。
整个过程我一直是个旁观者。现在我觉得时机到了,该我发言了。我让同学们停下手中的作业,微笑着说:“首先我很高兴,看到了那么多热爱集体的同学。班级扣分了,大家没有无动于衷,而是很着急、很气愤,说明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可是这一分我觉得扣得值得。”看着大家疑惑不解的眼神我又语重心长地说:“虽然我们班级扣了一分,但是我却要给小王一个一百分。因为我看到了她身上最值得骄傲的闪光点——诚实。”于是我把小王请上了讲台,让她说说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也想过,如果我一说,班级肯定要扣分。可是,如果不说,不就骗了卫生员吗?那么,我们班就算上榜了,也不光荣啊!”小王噙着泪花说。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来,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也都、跟着鼓起掌来。我借机又说:“同学们,老师一直认为诚实的品德比优秀的成绩更重要。只有具有诚实品德的人,他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一场风波就在温馨的气氛中解决了。
分析:
通过这件事的处理,我的感触也很深。在现今这个功利性极强的社会,似乎金钱、地位、权利就能代表一个人是否成功。所以大多数家长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他们认为只有成绩好了,才会考上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有钱,有权。而这种思想也潜移默化的移植到孩子身上去。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往往把分数和学生的好坏联系在了一起。忽视了孩子们的品德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校进行常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大思想家孔子更 是将“信”看作“仁”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作为经常反省自身的主要内容之一。“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为人以诚,待人以信,是人的内在品质和要求。
今天,诚信已经是社会生活对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条件。诚信需要一种自觉。一直以来,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都是把诚信教育放在第一位的。无论是接哪一个班,我首先强调的就是诚实,讲真话、表里一致、真诚不虚假。守信,遵守诺言、重信誉。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如一,当着人和背着人一样。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承诺要实事求是、讲原则,作出承诺后要努力兑现。其实,班里每天关于诚实守信的事情时有发生。如:学生不能按时交作业时,没有做好课前准备时,不自觉中做了错事时……这些都无时不在考验学生的诚信品质。而恰恰就是这些小事,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别人对他(她)的信任。虽然老师天天,时时地在教育说明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但有的学生还是为了不在同学
作为班主任既要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功能,又要利用身边的资源,身边的突发事情,用心灵呼唤诚信让诚信伴着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让诚信常驻校园、常驻社会、常驻世界每个角落。
潘怡骏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