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问”与“答” | 孩子居家学习不自觉,怎么办?
作者(来源):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2022-04-01

孩子居家学习已有两周,近期有些家长因学习、情绪、亲子关系等问题寻求咨询。我们整理了一些问题,并给予家庭教育的分析建议,希望能对更多家长有所帮助。

今天我们来探讨“居家学习自觉性”这个话题。

 


家长咨询:

孩子今年六年级,在校学习时的状态还可以。但是,从14号开始网课后,整个状态就不能令人满意:上课不认真听,有时还趁机打开其它网页,做作业拖到很晚,完成质量也不高。前几天,我们封控在家,每天人盯人还有点儿效果,现在我们去公司上班了,不可能天天盯着他,家里老人除了照顾吃喝,其他的也管不住。哎,这可怎么办?心累啊!



陈小文    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高级教师、学校中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的确,最近的网课期间,家长常抱怨 “我不仅要辛苦上班,还要想每日三餐,而你连学校都不用去,只要坐这上课,怎么还不好好学?”不过,我们别以为“不用去学校”就一定轻松。相对而言,与老师面对面、和同学齐聚一堂,在丰富的人际互动中,孩子可以获得更多支持。但在居家状态下,尽管有着各种软件、设备,线上互动的效率依然低于线下,再加上孩子尚处于心智逐渐成熟的少年期,面对环境变化,他们常常显得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缺少看待问题的多元视角和解决问题的较多方法。此刻,家长要站在自家孩子的视角,结合其学习水平和特点,去观察居家状态下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和遇到的挑战,设立疫情背景下的合理学习目标。

前几天的新闻发布会,600号党委书记谢斌教授所说的“四有新人”,其中“有放下”特别适合这种情况:我们放下对成绩的执念,放下对网课的焦虑,毕竟在疫情之下它是最安全、最可操作的学习方式,转而关注孩子在其中所做过的各种尝试、所取得的些微进步、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比如,我们可以一起面对线上学习的几种挑战:怎样做到早早起床精神好?怎样做到及时提交作业?如何克制观看空中课堂时神游物外?当我们承认了孩子的困难,就和孩子站在了同一高度、同一方向,能给予孩子更多真心的鼓励和切实的引导,而非批评或贬损,让孩子感到支持的力量,而非不断感受挫败和无能。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如果路径选错,轻则路途坎坷,重则南辕北辙。这,都是有违家长初心的吧。



陈 昱      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 、静安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提高孩子居家学习的自觉性,建议家长试试这样做:

倾听孩子的诉说。

对于初中生而言,一天网课上完了,还有一堆作业等待完成,难免会产生抵触、焦虑的情绪。对孩子的抱怨,家长首先应抱以理解,而不是怼回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关注,从而适度减轻因宅家学习所带来的“孤独感”。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在闲暇时间,比如饭后、睡前,找机会和孩子聊聊,听听他有哪些具体的烦恼与困难,既能给予安慰,更能聚焦近阶段要面对的挑战。

商讨制定学习目标。

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制定专属学习目标,而且应细化成一系列可看见、可评估的具体小任务,既有量化指标,如作业完成的数量、时间、对错,也有态度指标,如上课时是否克制了对窗外世界的遐想。家长鼓励孩子每日、每周按照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家长则在观察的前提下注重对亮点的挖掘和肯定,对不足给出善意而富有建设性的提醒。相信孩子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也会乐意接受家长的建议。

用文字表达期待。

父母如果讷于言,或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对话,或亲子间面对面交流容易发生冲突,那么可以考虑和孩子用文字交流。父母可以把期待、建议,想和孩子推心置腹讲的话,写在便笺上,贴在孩子的电脑上,或是放在书桌或床头,不论哪种文风,理解与尊重是核心。看完之后,孩子或许什么也不说,但相信父母真诚的文字会走入他的内心,会让他有所感悟和思考。说不定,几天后,你就会从孩子的行动中看到一点点改变。



张 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学校中级心理咨询师

孩子进入中学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内在学习动力显得更为重要,尤其在居家学习中,不可能总是依赖于他人的管束而被动学习。而父母对孩子学习行为的尊重和认可,有助于提升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努力程度、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由此激发出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

面对自觉性弱的孩子,家长又该如何尊重和认可呢?

首先,努力发现学习行为中的亮点,哪怕只有一点点。尽管孩子存在很多学习问题,但家长还是要抱着“发现闪光点”的想法去观察孩子。比如,孩子虽然没有认真上课,但他至少按时上课了;虽然没有认真做作业,但至少完成作业了……如果家长习惯性地“只找问题,不找优点”,那么孩子一学习可能就会想到被挑剔、被指责,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厌烦。

其次,明确表达出对孩子具体行为的肯定。比如,“你按时上完了每节课,很守时”“你完成作业了,对学习任务还是心中有数的”……如果家长不善于表达肯定,只藏在心里,那么孩子就难以感受到被认可。

最后,在肯定的基础上,针对孩子学习行为的不足,温和地表达建议和信任。比如, “你也花了时间上课、做作业,不如就把这个时间充分利用好,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的”。同样一个建议,家长的语气、表情都会影响到孩子是否愿意接纳,所以“温和地表达”非常关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