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资料选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2-10-15

让师爱扬起风帆    向未来远航

---谈新时期师德的三个要素

作者:于殿信  ydx.gd@163.com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师德建设,《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1997年发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师德的核心内容。

有人说,教师如烛,师德如光,师爱如魂。我说,师爱是船,进取是风,人格是帆,师生在新的时期共同奔向辉煌的明天。笔者认为,热爱学生、积极进取和富有人格魅力就是新时期师德的三个要素。

从实践的角度看,热爱学生、积极进取和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影响学生一生,并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师爱是船。热爱学生是教师奔向理想彼岸基礎师爱是船。热爱学生是教师奔向理想彼岸基础,是师德的根本,也是承载学生成长的船。

在社会这个大海上,师生就像要过海的八仙,而师爱是船,教师不对学生施爱,将无以为师;学生离开了教师的哺育,也无法到达人生的彼岸。因此,陶行知告诫我们:“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师爱是船。“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育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这个过程,教书育人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日本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53%的学生希望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而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只占31%。由此可见,在教师的素质中,师爱占了多大的比重。老师的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同样学生会将老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

徐特立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当校长时以诗育德:“昨天已经三更天,厕所偷光把衣编。爱人要紧我同意,不爱自己我着急。东边奔跑到西边,不仅打衣还聊天。莫说交谈声细细,夜深亦复扰人眠。”徐老既教育学生,又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可谓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先生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而我们的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爱别人的孩子,就是人间的神仙。

这说明热爱学生不是容易做到的,所以陶行知告诫我们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由于有了这种精神,才会有称新生为“先生”的蔡元培;“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的陶行知;最后一个过河的我国人民教育家、延安大学校长李敷仁 ;与学生一起戒烟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视学生是生命中不可缺少部分的斯霞等等。他们热爱学生的精神成为光照千秋的师德楷模。

要当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有“爱”,同时,还要懂得如何“爱”。爱是一种了解,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有时是以生命为代价的。金坛市城南小学教师殷雪梅。2004331,在护送学生过马路时,为救学生被高速行使的汽车撞成重伤,经抢救无效于45离开人世。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她“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江苏省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为新时期师德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

教师的“爱”要是真诚的。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都是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曾有一个学生这样写信给他的老师:“我希望你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架教书的机器;请你不仅仅教书,更教我们做人;请您不要单看我的成绩,更看重我的努力;请经常给我一点鼓励,不要让你的要求,超出我的能力。” 

教师的“爱”是严格的。严师出高徒。爱学生就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宽严相济。比如林崇德教授在生活中对待学生像一位慈父,但在学习和工作中,他的严格也是出了名的,可以说是“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他对学生的“严”,首先是“做人”上的严格要求。他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亲自介绍了10余名研究生入党;每年新研究生入学迎新会上,他都坚持讲一个话题: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求学生讲诚实、讲良心;平时他要求学生从具体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把做人与学业发展结合起来。另一个“严”,是治学要求上的“严”。林崇德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高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有些学生的博士论文在他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竟改了20多遍。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从这个角度说,学生人生的开始是把握在教师手中的,教育的效率不应该是教师的效率与学生的效率相加的和,而应该是二者相乘的积,其中任何一方为零,结果必然为零。

教师不仅要有爱学生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爱,才有利于教育活动的进行。

首先是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是师爱最突出的表现。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当教师把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时候,…… 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其次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学生,时刻进行换位思考,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王英老师,选取了北京市42所学校中的小学五年级、初二、高二的学生,共2808人,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共1447人做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8条中,打分最低的就是:“热爱、尊重、了解学生”这一条。这反映了我们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还有一点的距离。

再次是对学生持一种宽容的态度,时刻想到他们还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孩子,自己在孩童时代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正是因为不完美才需要我们教育、指导,如果所有的人都完美了,我们还给谁当老师呢?我们为什么还要歧视、挖苦 打击、压抑他们呢?

被称为“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冥,在他的《中国文化要义》里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文化之最大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的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压抑,被抹杀。”我们教师千万不要再做这样的傻事。

二、进取是风。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是教师、学生奔向理想彼岸、提高素质的不竭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有位学者说过:“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要散布阳光到人心里,自己心中必须先有一轮太阳。”这些话都颇有见地。沈元老师渊博的知识引来了陈景润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壮举,这已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名师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他们不断地渴求知识是分不开的。

21世纪的中学生,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快,与教他们的教师在这一年龄时的状况相比,各方面都比教师强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原先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老化,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再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快,我们不可能“一学永逸”,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这是今天的教师不可逾越的鸿沟。很难相信,一个不知基因、克隆为何物的老师,能被学生敬佩,一个不知UFOBBS是什么的老师能够知识渊博。现实已经把教师推到必须“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地步了;再说教师只有你学习,不断进取,才能让学生佩服你的精神,从而变成鼓舞学生的强大动力。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步呢?

1、保持一颗童心,比学生超前进行知识更新,将使你拥有用之不竭的新鲜活水。

2、更新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技术,是你实施新课程的两把金钥匙。

在现阶段,要树立三个意识:

1、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学会探索未知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比学会一门技能更为重要。因为今天的学生将要迎接未来可能发生的生境及社会变迁的挑战。

2、强烈的科研意识。教育科研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目的,从事教育科研要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从新课改的重点、难点、热点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与学生一起成长。当今学生面临的问题,不是我们教师都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困难、互动互助、共同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三、人格是帆。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奔向理想彼岸、学生走向成功的一面镜子,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同时也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

教师人格就像一面镜子。用教师之光照亮学生一生的前程。有了它,儿童的心灵就拥有了一片“最灿烂的阳光”。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会像一丝丝春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健康的人格。反之,教师对学生不尊重,学生就学习粗俗浅陋,教师对学生不平等,学生就学习野蛮。对学生来说,有才无德的教师是有害无益的。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的问卷,将教师人格概括为十二个方面:(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让我感到温暖。(2)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的戏弄。(3)仁慈和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但我感到了她对我的疼爱。(4)耐性:她绝不会放弃,直到你能做到为止。(5)兴趣广泛:她经常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6)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7)良好的仪表:她语调与笑容使我舒畅。(8)公正:她给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9)幽默感:每天她会带来少许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10)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11)坦率: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尝试其它方法。(12)有方法:忽然间地,我领悟了,竟然没有发觉是因为她的引导。

因此,外国一位物理学家说得好:“教育无非是一切已经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从小学到大学,有很多东西都淡忘了,然而培育过我的老师,却不知为什么总也不能忘却。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坎坷人生,他们的敬业精神,他们的高尚人品,永远是激励我奋进的力量。

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反之,正像卢梭所说:“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有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这样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是颠倒的,站着的先生占居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他的话指出了当今教育的弊端:那就是在人格上,教师与学生是不平等的。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独立的人格,是当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如上海建平中学的校长冯恩洪所说:“真正有生命力的、跨世纪的学校,是尊重人格的学校。”

这里有两个经典的例子:

1、有一年,陕西发生了4.8级有感地震。西安市的一所学校里,一位老教师正在讲课,大楼摇晃了一下,所有的人都在晃动,老教师心里一惊,感到是地震,可他对学生这样说:“请同学们有秩序的离开教室,到操场上集合,我有事要说。”在他的指挥下,学生们有秩序的走出了教室。而在另一个教室里,一位女教师也在给学生们上课,大楼摇晃的时候,女教师大惊,喊了一声:地震啦!第一个冲到门口。         

所有的人都集中在操场上。学校清点人数,唯有老教师没有下来。在焦急的等待中,老教师出现在楼梯口,镇静的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学生们欢呼着围了上去,细心的人发现,老教师的手中还提着一双高跟鞋,是那位女教师为了逃跑方便而踢在楼道的。事后查知,老教师的那个班学生全部安然无恙,而女教师的那个班,3个学生歪了脚,一个学生跑掉了鞋。

地震给学生们上了难忘的一课,甚至是一生都不易学到的东西——危难时刻,彰显人格,把生命让给学生,把危险留给自己,这才是老师,这才是真正爱学生的老师。

2、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新学期开始的时候,一个外地来的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这时走来一位老人,年轻的学子问:“你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的答应了。年轻的学子一身轻松的去办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后他回来了,发现老人还在尽职尽责的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几天后北大举行开学典礼。年轻的学子惊讶的发现:那位老人竟在主席台上就座。他就是北京大学的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那一瞬间,这位学子的心中是怎样的一种震撼!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师表是最好的教育。他们的高尚就在于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学生、昭示学生、熏陶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明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哲理。

教师高尚的人格有哪些作用呢?

1、有利于教师树立威信。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不懂得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他们不讲究自身素质的提高,仅凭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天然优势地位驱使学生、压制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与人格。利用人格效应树立威信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2、有利于加强教师的榜样作用。教育学生不能依靠灌输、说教,而应当靠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意思。                               

3.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都把师生关系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来认识。事实也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断提高自身人格修养,这是教师生存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然选择。

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