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我”大讨论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2-10-15

20120217《制度与我》讨论内容汇总

肖勤敏:

我们学校的制度订得非常完善和全面,作为每个成员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形成一种自律,真正做到制度在心,才能起到制订制度的作用,形成一种自然秩序 使自然秩序近乎一种本能的习惯,或者说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规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多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向一流学校的目标努力:文化管人。形成自律。

李文泽:

好的学校制度要从文化建设上找依托。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确保制度的优质生成,此项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是对于制度文本的完善,打造的是静态的文本化的制度文化,二是确保制度的高效执行,此项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打造的是静态的人化的制度文化。制度生成是基础,制度执行是重点也是难点,制度执行的目的就是促进文本化制度文化向人化制度文化的迁移,并通过实践的检验和反馈,不断修正和完善制度。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集中精力做好制度的优质生成和公正、规范、高效的执行两项工作,同时,在执行中注意把制度的刚性约束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校精神文化的渗透和内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早日开花结果,学校文化建设的大厦才能顺利筑成并不断升华完美,学校才能在文化引领下走上内涵式发展的可持续性道路。

何建春:

对学校发展来说,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实,竞争外显为人才的竞争,其本质实为制度的竞争,没有好的制度,人才既难以脱颖而出,更难以发挥作用。同理,学校发展既要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也要打造名师团队、吸引优秀生源,但若缺乏好的管理制度,这一切的一切,作用都是十分有限的。而构建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 甚至可以这样说,文化有多深,学校才能走多远!要用文化的手段达成心灵的高度认同,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岗位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无需领导天天盯着,制度时时着,这样,学校的自然秩序就形成了。这种自然秩序就是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或者说,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规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过多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优秀的外化。通常人们说,三流的学校人管人,二流的学校制度管人,一流的学校文化管人,真到了这个层面,那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了。

钱勇瑾: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学习等的秩序,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制定的章程。作为一个单位来说,我觉得没有规矩是不成方圆的。其实学校所指定的制度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发展,是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对于个人来说也就是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制度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杨柳:

制度一经教代会通过,它就是学校的,要维护它的严肃性,要严格、有效执行。要避免随意性——对我有利的执行,对我不利的我就做出别的解释;要避免机械死板--制度的执行要标准唯一,要一视同仁,这是毋庸置疑的。组织成员接受了规章制度的有关要求,并且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了,直至最后根深蒂固地养成了习惯。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既参与了制度的讨论,同时更是制度的执行者。只有每个人都坚守存在的制度,学校才能有条不紊的运转,这种约束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有利于自身成长的。

俞青青:

在阅读和讨论了学校制度建设的相关内容后,我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十分重要,要抓紧抓实。就如文章中所言,制度管理首先要与校长人格魅力相结合,其次明确奖励是起制度的辅助作用而非代替制度。第三是应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做到全民参与,成为全民的标准法。第四要处理简繁关系,达到制度逐步让位给文化。第五正确处理每所学校普遍性和特殊性。第六是要智慧处理制度与文化关系。总之,制度是一种人人遵守的标准,也要靠学校文化来使之上升到一种自然秩序,形成一种有优秀制度和文化的示范学校。

胡蕙:

教职员工参与了制度制定的过程,就会感到这是我们自己的制度,执行起来就更具自觉性。我们认为,在加强敬业精神培养的同时,要加强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有些工作本身就是份内的事情,就是职责范围内应该做好的,说白了,拿了工资就应该干活,是无条件的,没有价钱讲的。所以,要通过制度规范各个岗位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在这个过程中,金钱或物质奖励是起辅助制度管理的功效,而不是代替规章制度。

沈丹红:

读了校长推荐的《学校制度建设应处理好几对关系》后,觉得很有道理,无规矩就不成方圆,制度一定要执行严格,当每个人都能把制度作为自己行为的一种标准后,也就不会出现目无法纪的情况。但制度有的制定是为了大家都能够更好的约束自己,所以也需要人性化的一面,同时对于执行期间也有一定时期的适应。

刁刘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学校管理不仅是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而且是执行落实制度的过程。

建立了一套好的制度,而在管理中不去严格执行,落实或管理不到位,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管理搭台,制度唱戏,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创造一种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心情舒畅自由的环境,唱好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三部曲,以制度建设为契机,激发斗志,凝聚意志,严谨治学,向管理要效益。

孙晶: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学校则具有传授知识,传承文化,播种思想的功能,因此,研究制度文化和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制度文化是作为一种外部约束力对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施加影响的。因为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约束人的行为,而是通过学校师生对这些规章制度、行为标准、管理体系的认可和遵循,来形成他们基本一致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作为学校文化对人产生影响效应的一种形式。这些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内容,即让人们遵守这种制度的同时,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制度是有形的,文化是无形的,是一种精神状态,通过有形的事物或活动反映表现出来。但往往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是文化管理的底线。

制度管理是由不管到管的过程。文化管理是由管到不管的过程,由他律到自律,养成自觉行为。

只有真正的处理好这其中的关系,才能使学校制度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阮晓红:

学校规章制度确定的内容方面符合教职员工的特点,符合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精神要求以及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考虑到了要这些制度实行的可能性。制度中所提出的要求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不仅适度,而且有分寸,让所有教职员工都能接受。

一个制度的形成到顺利地执行,往往需要大家的支持。这种支持,从领导层面上讲,首先要带头示范,以取得广大教职工对自己的信任,对每项规章制度的认可;其次还可以用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全体教职工去自觉执行。

李倩:

制度要以人为本。制定的规章制度,目的是通过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来提高教育质量,而不能把制度当成是一种对师生的管、卡、压的手段。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只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学校各项工作做好。所以制订的规章制度,一定要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他们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和愿望。这样的规章制度才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如果把极少数人的个别情况作为制订制度的依据,则会挫伤一大批人的积极性。制订制度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即做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校长要把制订制度的目的告诉全体教师,让教师集体讨论,经校长集中概括再征求教师意见,然后把意见集中起来交给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这样就把制订制度的过程变成了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切忌校长冥思苦想,一人说了算。由于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学校管理中既要重视制度管理,也要重视情感管理。以人为本发扬民主就是出于情感管理的需要。

季晓芳:

学校制度要面面俱到,有据可依;但人制也好,法制也好总不如情制,这个情制就是文化管人啦;如何文化管人,这就不是一个校长的事情了,而是每个个体的事情啦,每个个体是如何认识制度,执行制度,甚至受到制度制裁的看法,都与个体的文化有关系,若个体涵养达到一定得高度,相信:这个制度是在帮助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提升。

韩敏:

制度本身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好的教育制度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提高人的主动和自我发展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发展人的层次,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相反,坏的制度是人身心发展的牢笼和桎梏,摧残人的创造性,使个人的批判意识、怀疑精神、探究精神都受到压制,因而会使人丧失一定的能力。因此学校应构建以人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让全体员工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而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因此学校必需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关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

今天,洪校长与我们分享的《学校制度建设应处理好几对关系》这篇文章,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念。三流之分强化了文化管人才是最高境界。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在于变制度的管人为制度的文化引领,首要前提是建立一个既符合社会需求,又符合师生个体的需求的学校制度文化,两者缺一不可。相对于简单机械的强迫式的管理,以人为本的模式从本质上是一种的管理,把师生的学校生活看做是自身生命不可复演的一种经历。通过对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将学校制度文化转化为师生内在法则和外显行为。此时,尽管建立许多规章制度,师生不会有压抑感,心情舒畅。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制定时要认真调查研究,弄清情况,发扬民主,热烈讨论。使制度来源于师生,符合主体需要,大家就能自觉地维护和执行。这种模式的建立离不开相对宽松的环境,管理者首先应有平等意识,树立为师生发展服务的观念,选择适当途径,吸取各方面信息,点滴积累;参与交换意见,指导交流,发挥教育者知识经验等方面占有的优势,力求以多角度的思维分析与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建立不失原则而又可亲可爱的学校制度文化。

本文部分摘自于《构建学校制度文化的思考与实践》,愿与大家共享。

柴晓玲:

规章制度是对人的外在行为进行约束与监督,这就决定了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现行的规范作用,但是其真正的管理效用还取决于人们对这种制度的内化程度。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使员工自觉自愿地接受其约束,这是规章制度管理最为有效的表现,也是最为困难的一项工作,但这又是规章制度管理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目标。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师生员工进行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讲明规章制度的目的、意义和行动要求,使师生员工增强是非观念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同时,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在学校中形成强有力的集体舆论,从而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水平,提高维护规章制度的责任感,共同遵守的气氛。

规章制度的教育,不仅是在实行初期进行,而且要持之以恒,经常进行。在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开始时,在每届新生入学时,都应该集中进行。

张艳:

学校靠什么来达到教育标准呢?靠制度。因为制度不仅可以促使目标的实现,促进效率和业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制度能使所发生的一切良好的变化持续下去。好的制度因为公正,因为维护了人的权利,所以能激发和保护人的创造性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并不仅仅是约束人的,更是解放人的,更确切地说,制度通过约束人而解放人。当然,在制度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必须正确理解个人与学校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必须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能对自我的价值和意义作出实现与否的评估。唯有这样,学校教师才有可能——在有可靠的管理制度作为坚实保障的教育生活中,实现共同的梦想和价值追求。

高玥: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在我眼里,遵守制度就像女人应该进女浴室洗澡,男人应该进男浴室洗澡那么简单,哪里有那么多繁复之处?不过还是愿意分享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糗事:

在师专读书时是住校的,第一次去学校浴室洗澡时,因为跟新认识的同伴聊得火热,结果一头误撞进了男生浴室,所幸门帘和浴室之间还隔着一道墙壁玄关,否则该听到震天吼叫了……结果怎样?也没怎样,就是被同伴嘲笑了一番,然后被管理阿姨说了句下次注意看清楚哦!人无完人,疏忽难免,难道管理阿姨把我拖出去打一顿?当然,如果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误闯异性浴室,这个问题大概就大了吧。

姚燕:

我认为学校制度构建与完善是实施依法治校、提高管理效能的前提。而完善管理制度的关键是以人为本,我们应当构建以鼓励与倡导为主的,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师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可起到很好的效果。就教学管理来说,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不能绝对整齐划一,追求所谓的规范化,更不能亦步亦趋。应该以人为本,让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生长,为教师提供一个发挥智慧的空间,使教学工作生机勃勃。

季雯:

制度是一种强制力,比道德、文化价值观更为强硬的一种强制力和约束力。

一切好的制度都是正义的。它所施加的约束是一种职业性规定,不是一种人对人的强制。制度追求的是利自己利他人的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要求人们使利己利人不是简单的行为法则,而是一种习惯和自觉;愿意为自己损人的言行付出代价。

一切的好制度都是公平的。 好的制度总是代表民意的,总是捍卫人的权利的,并且不是捍卫某一群人的权利,而是每个人的权利。制度比人公正,代表正义的制度可以更大限度地实现公正,从而给人带来公平感。

一切好的制度都是道德的。制度表面上看是一些规则和条文,但是法律规则和条文背后深深隐藏着道德关切,寄托着深切的信仰。一个人如果不能和集体、他人、或国家、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不受欢迎的人,那么,他可能是不道德的;反之,这个人学会了调整与集体、他人、国家和自然的关系,那么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在这里,道德不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能力。

刘书云:

要让全体教职工自觉地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需要学校管理者带领教职工不断地学习,加深对制度的了解和理解,充分认识制度的意义、目的和作用,使制度真正能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执行学校管理制度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加强疏导,是教职工自觉执行制度的前提;严以律己、榜样作用是教职工执行制度的保证;督促检查、强化训练是教职工自觉执行制度的有效方法,三者互为依赖、互相促进。

付静:

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学校制度的完善与否,当然,学校制度的制定也必须贴切本学校的实际,学校制度一旦制订成立,就需要大家都来遵守的,这样才能共同发展,也更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顾晶:

制度的核心价值是公正、公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前提,确立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是学校制度建设的关键。

在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秩序的同时,学校的制度必须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体现教师为本,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的人性才能得到发展,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把制度的人本化作为前瞻性的目标,使科学化和人本化有机结合起来。

张翼:

一切好的制度都是正义的。它所施加的约束是一种职业性规定,不是一种人对人的强制。制度追求的是利自己利他人的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要求人们使利己利人不是简单的行为法则,而是一种习惯和自觉;愿意为自己损人的言行付出代价。

一切好的制度都是公平的。 好的制度总是代表民意的,总是捍卫人的权利的,并且不是捍卫某一群人的权利,而是每个人的权利。制度比人公正,代表正义的制度可以更大限度地实现公正,从而给人带来公平感。

一切好的制度都是道德的。制度表面上看是一些规则和条文,但是法律规则和条文背后深深隐藏着道德关切,寄托着深切的信仰。

赵莉娜:

如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了主流意识。学校的制度必须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体现教师为本,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的人性才能得到发展,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目的是把每个人的积极性和潜能都挖掘出来。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指人际关系和物质环境;二是指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师的人际关系正常,学校的秩序就稳定;教师的心态正常,学校的事业就发展。为了调整人际关系,应致力于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是人的行为规范的体现,如果规范正确,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保持在合适的距离之内,因而人际关系就正常,工作就能正常运转。但是,有了规章之后,关键在于坚决执行。不管什么人,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强调制度,目的在于培养一种意识,一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意识,一种法制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教师就能自觉履职,学校工作就能正常运转。

孙梅芳:

没有制度不成方圆。每一个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办学制度,有利于领导依制度办事,有利于每个教师以制度来约束自己,制度管理很重要。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更要体现人性化、个性化,让每个教师在遵守制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校和谐的氛围。有了良好的氛围才能让教师自觉地将学校制度了然于胸,把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形成一种定势,最终形成一种自然秩序的学校文化。

三流学校人管人,二流学校制度管人,一流学校文化管人。向一流学校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王继进:

今天花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看学校推荐的《学校制度建设应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文,然后校长又亲自解读了一部分,让我感想颇深。

就拿制度的繁与简的关系来说:前两年,学校制定了好些规章制度,刚开始感觉这些制度很多呀,一些还好严厉。但是通过仔细看我们学校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我才认识到学校这么好的成绩这么大的成功,正是有这么详细全面的制度,让学校的管理井然有序,才成就了我们徐教院附小的今天。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每一个学校或者说单位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当然同时这些详细的规章制度也避免了以后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还有也帮助到了学校的教职员工的自律能力的提高,让大家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对于我个人,我的自律能力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可以让我自己得到提高。

何斌:

有的学校制度完备甚至繁琐,汇编在一起,600多个页码;而有些学校找不出几条制度。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不达则生弊,过度犹生弊。制度要做到实用,够用,管用。《吴起兵书》:“用众者务易。《易经》:“简则易知”,“易则易从。 可有可无,宁无;能多能少,勿多。简则便,精则强,活则灵。墨菲定律:把事情弄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弄简单却很复杂。如果说四两拨千斤是中国功夫的精髓,那么,化繁为简就是管理实践的最高境界!

通过制度管理最终走向文化管理。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文化润泽制度。任何管理最后都要追求文化管理,就是要形成一种自然秩序的学校文化,组织中的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成员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么做,学校的自然秩序就形成了。

徐靖:

在学校管理中,规章制度的建设是一项主要内容。要实现最优组合,形成科学运行机制,发挥整体效益,就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制定应以现代教育为指导思想。制度的制定要做到全员性。制度的执行要标准唯一,要一视同仁。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体现人性化、个性化。这是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职工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好。因此,学校管理强调的重要性。在制定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教师对制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要以人为本。

奚秀萍:

当学校的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组织成员都接受规章制度的有关要求,并且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直至最后根深蒂固地养成了习惯。

习惯成自然,教师的自律尤为重要。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的言行是学生的典范,教师的为人处事潜移默化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科学规范的制度能提升学校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当然,学校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是未可预见的。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要了解现状,阶段性的微调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只有制度不断完善,科学化,自然而然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一所有文化底蕴的好学校,制度必定越来越完善,教师工作着,快乐着。

三流的学校人管人,二流的学校制度管人,一流的学校文化管人。我想,徐教院附小是一流的学校,我们的自律很重要。

严燕琴:

制度建设是一种文化过程。第一,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制度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价值。学校最主要地依托制度来发展,而不是依托人管人。第二,制度建设的实质是价值观的建设,因此,悉心呵护与不断丰富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制度建设的深切诉求,因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第三,制度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师生,而主体的参与是制度的生命力所在,因为文化形成的基础是主体的认同,而认同又不等同于我同意被告诉,而是参与和体验;第四,制度建设的过程是不断解决困惑与矛盾的过程,一套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制度度不会刻骨铭心,不会成为深刻的文化,所以,我们不必害怕制度的缺陷与不完善,我们要切记的是:制度建设恰好是最好的文化过程。

宋佩芳:

我觉得《学校制度建设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的中这段话得非常好:文化有多深,学校才能走多远!用文化的手段达到心灵的高度认同,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每一个岗位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无需领导天天盯着,制度时时着,这样,学校自然秩序就形成了。作为徐教院附小的一名成员,我们都应该尽力做到这样的自然秩序,养成好的习惯,争取做一流的学校。

君:

学校的规章制度就像是国家的宪法一样,是制定出来人人必须遵守的工作准则。一个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是由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特定群体制定的,而是由教职员工们共同参与制定的,只有这样大家才会觉得制度是我们制定的,我们自己才是学校的主人。有了如此的主人翁意识,执行起来才更有力度,才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广泛听取大多数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更大意义上实行民主治校!

郁玉红:

学习了《学校制度建设应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文后,确实感到对学校发展来说,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若学校制度不完善,主要靠校长个人的人治,慢慢地也就养成了校长惟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心态和工作方式。凡事不太会跟班子成员商量,也不需循着这个规章那个制度,自己一人说了算。也会出现有校长退休或调离了学校就不再是个好学校的情况。若学校制度不完善,主要依靠奖金挂帅,最终会本末倒置。

一个单位的制度制定,只要做到全员性,制定的过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甚至几上几下,教职员工参与了制度制定的过程,就会感到这是我们自己的制度,执行起来就更具自觉性。像我们学校在学校更名之后制度的制定过程就是在教代会期间经各个层面一再讨论、审议再最终通过,所以定会得到有效执行。

最后想说,一个学校即使制度再怎么完善,总会有盲区。但作为学校的一员,只要明白在自己的岗位上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无需领导盯着,这样就可以了。

潘怡骏:

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对学校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制度应该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制约性、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

我认为学校制度的制定应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让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学校制度的讨论和制定。同时制度的制定也应根据本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及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

吴美华:

所有的制度都是一把钢尺,是规范大家行为的条规。作为规范,肯定会有它严苛的一面,所以,理所当然地会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但是,从我校的制度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些人性化的东西,这就是校长在发布制度前下了一番功夫,适时召开各位老师参加的座谈会的成果。在吸纳了民意后,我们的制度不再是纸上那冷冰冰的一条条清规戒律,在我们眼中变得温和起来。所以,我觉得,制度是钢尺,自觉是关键!如果,每一个都自觉遵守规则,所有的制度不会再是对任何群体开刀的武器,更不会再是人人眼中害怕的老虎

王丽娟:

制度的指定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制度要做到全员性,制度是全员参与,我校的制度就是在教代会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既已成了制度,就理应大家执行,而且大家执行起来比较自觉。而且它是法,我们要维护它的严肃性,要严格、有效执行。就像这次的大蛋糕的每月绩效考评。我校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因为大家不可能有意的要迟到。。这就体现了避免机械化。还是体现了人性化,个性化。学校还是针对不同的人和和事,做好解释,一批一批地听取意见,做好工作。通俗地讲制度是死的,二执行制度的人是活的。我们为学校为教师着想感到欣慰。

王继渊:

制度建设是一种文化过程。第一,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制度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价值。学校最主要地依托制度来发展,而不是依托人管人。第二,制度建设的实质是价值观的建设,因此,悉心呵护与不断丰富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制度建设的深切诉求,因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第三,制度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师生,而主体的参与是制度的生命力所在,仅仅是几位领导炮制几条规定,那只能叫公文写作,称不上制度建设,因为文化形成的基础是主体的认同,而认同又不等同于我同意被告诉,而是参与和体验;第四,制度建设的过程是不断解决困惑与矛盾的过程,一套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制度度不会刻骨铭心,不会成为深刻的文化,所以,我们不必害怕制度的缺陷与不完善,我们要警惕的对待制度的保守态度,我们要切记的是:制度建设恰好是最好的文化过程。另外,制度是用来约束人的,制度的本身也具有可缩性和延展性。学校的规模大小决定着学校制度的可行性和执行力度。学校的规模小,它的执行力度就会相对减弱,人文化管理相对加强,否则,就显得不尽人情了,反而会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学校规模大,学校制度的可行性和力度就相对要强,不然,学校的成员(制度的约束对象)的可比性和效仿性增强,这样学校的制度就容易成为一纸空谈。

郭泓: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从制度上,我们经历了从有到优的过程。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基石,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但是,仅依赖制度这一个维度来治理学校,必然行不通,还需要文化的力量来支撑。打个比方,维护交通安全一定需要设立红绿灯、斑马线等有形的制度,同时,还需要在每位老师心里建立起红绿灯、斑马线等无形的自我约束力量,否则一定还会有人逾越制度犯规,这也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还存在闯红灯的现象。
事实上,学校制度的制定过程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甚至是几上几下的过程。全体教师参与了制度制定过程,这是我们大家都认可的制度,执行起来并不难,大家不会感到是种约束。把制度视作一种工作的基本规范,严格遵守规范,养成良好工作习惯,是老师良好师德修养的体现,也是大都市文明人的表现。

杨樱:

没有规矩,不能方圆。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如果没有严格健全的管理制度,学校便无法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学校各项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从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出发设计,适应教育内在规律的,能够彰显自身办学特色的管理制度才是好的管理制度。对教师来说,这些经教代会通过的制度不仅自觉遵守,更要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对管理者来说,再完备的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要融合贯通、合理运用,才能很好的处理临时发生的事情,让制度发挥激发、激励教师的功效。

张志强:

一所学校不能没有制度,就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法律一样,况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对法律掌握得非常清楚,人们的社会行为主要是靠一个人的社会道德来约束。在学校不可能每一个人对制度都了解得非常清楚,他在学校的行为也主要是靠一个人的社会道德来约束,制度只是底线,不可触犯。

闵心霞:

管理离不开制度,制度是人们行为的准则。然而有一句俗话说的好:管人要管心。不论什么单位什么部门,如果在制度建设中,过于强调外显的行为控制,过于强求机械的统一要求,过于追求短期的轰动效应,而很少去关照人们的心灵世界,那么这种管理就一定是一种目中无人的管理,低效的管理。所制定的制度也很难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优秀文化,相反会带来人们的抵触情绪,形成阳奉阴违、工作消极、做表面文章的颓废文化。教育是师生生命的对话,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创造,所以学校在制度建设中更应关照人的心灵世界,更应有利教师的心情舒畅。

赵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文化,并不一定代表这所学校一定是优秀的学校,它不是表层的文化,不是简单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相加,它应是一种经历和过程发展,也就是学校中的每个人都需要行动起来,且从心灵出发,为自己和学校发展利益共同体之间找到一个一致的共赢的内动力,加大执行力,促进落实力,提升文化力。总之,法律是社会道德的底线,道德提升后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学校制度是学校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希望人人遵守记于心!!

王卿:刚性的制度与柔性的管理

作为管理者,我们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制度到底是刚性的,还是柔性的,还是刚柔相济的?

认为制度是刚性,就不得不提到“破窗理论”。“破窗理论”,就是指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所以要想引导一个好的环境,除了要维护外,还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

认为制度是柔性的,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而是依靠平等的权利、民主的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教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做到心情舒畅、工作主动。

所以我们讲到制度化与人性化,提倡的是一种“刚性的制度柔性的管理”。事实上,在平时的管理中,我们也更多的是这样做的。

洪岚:

截至目前为止统计,43位老师已经完成了论坛任务【个老师原因已明】。我认真阅读了每一位的发言内容,仔细体味大家的肺腑之言。感谢那么多老师的理解与支持!
一校之长,不好当啊!正如有些老师说的那样,制度是学校文化价值取向的外显。为使学校健康发展,校长有责任带领大家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形成气正韵雅的特色文化。所以,许多制度条款的建立与完善,就是出于这种目的。

在今后的制度建设工作中,我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换位思考,尽我所能,做好该做的。当然,我也希望老师们能一如既往地正确看待制度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自觉履行各自职责,使学校管理早日实现文化自觉取代制度约束的最高境界。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期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