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事业的发展必须用人才来支撑。人才是兴校之源、创业之本,是第一资源。市场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竞争。这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复杂环境中对“人才价值”的全新认识。
我们意识到:要想在新时期有较快、较大的发展,形成优势,构建品牌,真正成为一所有特色的强校,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必须围绕学校发展规划,以实际需求为依据,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让他们成为特色强校建设的生力军。
于是,抓住更名机遇,我们切实地把人才队伍建设摆上议事日程,明确目标,注重管理,几支队伍一起抓,努力实现队伍整体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一、建设好以中层干部为骨干的党政管理干部队伍。
“协作、务实、高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也是这些年来一直在打造的班子工作作风。自更名以来,我们通过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这“三大自律意识”的不断强化,学校干部队伍日趋成熟。
我们形成了干部考核评价长效机制,完善了干部队伍的管理。每学期末,党支部组织党内外民主生活会;每学年末,全体中层干部以先述职再书面测评的形式,接受每一位教职工的评价。我们对考核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和梳理,第一时间与干部进行反馈和交流,以此鞭策作为新学年完善工作的依据。
八年中,根据教育党工委布置曾经有过四次后备干部推荐,我们能做到严格按程序操作,过程清晰,结果公开。借鉴此做法,为鞭策各级层面对象积极上进,推进各条块工作更为顺畅,我们在每学年安排两长以上干部时采用了“推荐——任命——使用——考核”的流程。在增设学校科研室前夕,我们也采取这样的方式选拔出了科研工作负责人。
通过这几年的磨合,学校各项工作推进能够比较顺畅,各部门能各司其职,既分工又合作。随着发展需要,学校必须承担起各种接待任务,学校大多数干部能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一一圆满完成。例如:金山、云南校长挂职;外省市接待、英国姐妹校接待等等。再如:2011年校安工程,2012年百年校庆……一桩桩、一件件都倾注了大家的心血。
二、建设好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教学业务骨干队伍。
新一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从普及、突破、后备、持续四个角度思考,确立了继续提升队伍整体实力、壮大骨干教师比例、激发青年教师潜力和优化整体结构比例这四项具体目标。
“十二五”师训校本培训计划制定前,我们以“关注需求,聚焦发展”为主题召开教代会,进行了教师专业发展问卷和教职工幸福指数调查,在分析梳理现状基础上设计了多样化分层培训菜单。目前,计划正在落实中,已有一个项目完成,有四个项目进入了学分认定程序。
学校努力为每位教师创设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不同梯队教师不同程度得到发展。例如:校内开展的“三奖”评比活动形式多样,教学课展示、说课评比、现场答辩、网上互动、教学专题沙龙等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拥有机会登台亮相;区级各类教学评比活动的组织尽心尽力,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骨干教师教学评比、新苗奖评比等。我们每学期统计一次“课堂教学实践情况”,鞭策大家投入教学改革;我们邀请市区专家来校进行听课评课、专题辅导,引发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思考;我们选送老师参加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学员等评选,创造走出去的机会,拓宽眼界视野;我们支持教师争取开课、发言等机会,帮助他们发展自己,也辐射周围同事。
我们积极探索骨干教师培养的推进策略,以教科研探究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进一步提升学校已有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新一轮区级骨干教师。连续多年来,在教院专家们的悉心指点下,学校不同学科成长起多位区一级层面的骨干教师,正努力实现从“换血”到“输血”到“造血”的可喜局面。区重点课题《构建多元研修共同体,提升教师学科素养的实证研究》结题报告已经形成,鞭策我们运用研究成果开展下一轮梯队建设工作,以多元并更富实效的方式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又一支新生力量。
三、建设好以党员与积极分子为主体的政治骨干队伍。
我们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尽可能搭建平台,发挥党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积极成为业务能手、岗位标兵。支部十五位党员,有校级干部两名、行政(扩大)成员六名,还有四名党员先后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工会组长等职务,个个朝“又红又专”的方向努力。
我们落实教职工考勤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常规,保证学校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我们努力地将教职工管理与发展党员结合起来,通过党组织挑选、教职工民主推荐等多种渠道,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党组织重点培养对象,为党员发展工作积蓄人才资源。近三年来,我支部共发展党员六名,入党申请人7名,两名积极分子已通过教育党校分校的学习,1名已经被列为支部发展考察对象。
坚持这几支队伍一起抓,把以教师队伍为主体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建设一支宏大而优秀的人才队伍,使学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当然,工作中也深深体会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基础、现有条件出发,既要坚持必要性,又要考虑到可行性,走出学校自己的路子。我们认为,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关系。我们必须重视对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只要是有专长、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有特殊意义,就要坚决引进,甚至采取特殊政策、运用超常规手段和方法;要坚持“两条腿”走路,要为内部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培养出我们自己的专家、名人和权威。
二是重视拔尖人才和搞好梯队建设的关系。要重视拔尖人才的选拔,发挥拔尖人才的核心和带动作用,依靠拔尖人才来构建学校的特色,打出学校的品牌。同时,我们要加强梯队建设,要树立和保持一批一定区域内叫得响的专家,还要培养一支数量多的校内知名的专家队伍,形成内外结合、老中青衔接、研究型实用型操作型并重、专职兼职多种形式的人才队伍模式,把各种类型、各种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是追求数量和注重业绩的关系。要鼓励人才在自己业务领域内争得自己的地位、荣誉和名分,同时也要提倡人才利用自己的岗位,脚踏实地地劳动、创造,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和业绩,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我们必须坚持用能力、成果、业绩、贡献作为鉴别人才和评价人才作用的最终标准。
我们将坚持从大局出发,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优秀人才政治进步、生活安心、事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