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作者(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0-06-09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内地18岁以下未成年人3.67亿,据保守估计,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但由于社会对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 了解和认识程度偏低,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对待和解决,导致许多悲剧发生。以至于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厌学,不仅是孩子的问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众多的咨询电话中,反映孩子厌学的占70%左右。其中,9岁的男孩李强(化名)的案例很有代表性。

    李强从小就喜欢画画,望子成龙的父母为其报了课外辅导班。刚开始,李强还挺有兴趣,特别愿意去上课。可过了一个月,孩子却突然对妈妈说不想学了,无论家长怎么劝,李强说什么也不愿再学画。父母认为,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孩子将来没有一技之长是无法立足的,所以,又给李强报了钢琴班,可不久李强又厌倦了。为此,父母大伤脑筋,刚开始还循循善诱,后来干脆逼着孩子学,用他们的话说,“孩子这么小,他懂得什么?还得父母给他指条道。”

    其实,很多家长只是一味指责孩子,根本没有耐心和孩子交流,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咨询师的询问下,李强说出了心里话。他自己很喜欢画画,老师也认为他很有前途,所以对他格外严格,结果所灌输的东西超过他能够承受的限度,无形中,给他施加了很多压力,让他失去原本的兴趣,从开始消极对待到最后选择逃避。

    这样的事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些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帮其圆梦。同事小孙逼着儿子学电子琴,12岁的儿子对此深恶痛绝,面对母亲的严厉管教,他终于开始反抗,他哭着对母亲说,“如果你再逼我弹琴,我就从5楼跳下去!”直到这时,母亲才醒悟,自己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目前的教育体制也是让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和学校过于注重分数,往往忽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老师的工资奖金与升学率直接挂钩,分数是划分快慢班的唯一标准。大多数教师的心思都放在“尖子”学生身上,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呈“放鸭子”状态,使学生的自尊心受挫,失去进取心。个别学校干脆采取劝退等形式,将所谓的差生推向社会。另外,部分教师素质不高,脾气急躁,教育方法简单,对学生动辄训斥,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继而产生厌学情绪。

    冷漠,正蚕食孩子的心灵

    15岁的小军父母离异后,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父亲再婚,将他接回。可置身新家庭,面对继母,小军觉得很不适应,再加上父亲忙于工作,疏与儿子的沟通,使原本内向的小军更加少言寡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不仅对父亲的管教置之不理,甚至出言不逊。而继母碍于自己的身份,严管,怕小军记恨;不管,又于心不忍。正是这种矛盾心理,使小军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以致于后来迷恋上网,不能自拔,逃学、撒谎,与父母形同陌路,甚至在一次争执中,竟扬言要杀了父母!为此,束手无策的父母不知如何是好。

    如今,像小军这样因家庭原因而被忽略的孩子越来越多。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市共有2700多对夫妻“劳燕分飞”,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35岁—45岁年龄段占总数的近80%。在父母的离婚大战中,孩子往往成了牺牲品,因为缺乏关爱,大多数的孩子性格孤僻、冷漠、敏感,为解除苦闷,一些孩子选择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寻求慰藉,结果很容易走上歪路。有调查资料表明,在我市未成年在押犯中,家庭结构残缺不全的占31%%左右。

    烟台明心苑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王宏波说,一个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沟通和交流密不可分。据介绍,造成孩子过于冷漠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家长过度保护或溺爱。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比较脆弱而且自以为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家长以为,爱孩子就是给他创造很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大多忽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另一种则是因为家庭原因,父母忙于工作或感情不和,经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温暖,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多余的人。8岁的瑶瑶曾经拨通心理热线,她说自己的父母一吵架就互相摔东西,刚开始,躲在一旁的她还很害怕,后来就习以为常,“他们为什么总吵架,早知这样,干吗要生我呀?”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承受这么大的压力,难怪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孤僻、冷漠。

    父母,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我们经常说,这孩子脾气犟像谁,做事没有毅力像谁……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其实,父母的言传身教时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从小灌输给孩子的一些观念,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

    杨女士上幼儿园的女儿有一天问,“妈妈,你希不希望我考第一?”她愣了一下回答“不想”。过了几天,女儿奇怪地问,“别的小朋友的妈妈都希望孩子考第一,为什么你不呢?”学过心理学的她说,“我不是不希望你考第一,而是说,第一仅代表这次考试成绩,不能代表全部。”

    杨女士告诉记者,好多家长要求孩子凡事考第一,这影响孩子的综合发展,使孩子总想拔尖。这种追求分数上的完美所带来的压力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如果一旦失败,家长和孩子都接受不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因此丧失自信心,自暴自弃。

    “谁都有不懂的事情,也都会犯错误,家长应坦诚与孩子交流,勇于承认错误,这样不但不会丧失自己的权威性,还会让孩子更加尊重你。”杨女士说,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孩子,平等交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15岁的小云父母白天忙于做生意,晚上抓紧筑“长城”,小云在学校与同学有了磨擦想和父母说说,但父母根本无暇听孩子诉说,更别说交流,久而久之,小云变得沉默寡言。后来,班上的一男同学对她很关心,俩人互相有了好感,谈起了恋爱。“其实,我就是想找个人听我说说心里话。”理由就这么简单。

    从咨询热线不难看出,目前,倾听与沟通成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最大障碍。其次,家庭成员的品行与子女的健康成长也密不可分。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家长身上的优点或缺点也会在孩子身上放大。一旦家长责任心不强,榜样作用发挥不好,对子女缺乏真正的爱护,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影响。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毋庸置疑,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讲究吃的学问,而往往忽略心理的健康。实际上,心理问题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思维、情绪或行为方面的偏离或异常。每个人都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得到专业帮助。此外,职业队伍短缺也是一个瓶颈。据了解,相对于我国3000万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目前从事儿童精神科工作的医生却寥寥无几。而美国人口仅是我国的1/5,儿童精神科医生却有6000名。在国外公民可以没有自己的律师,但不能缺少心理咨询师,足见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而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习惯,使得人们耻于谈及心理问题,一旦出现,总是千方百计加以掩饰,即使遇到心理压力和重大变故出现心理障碍,也讳莫如深。对此,明心苑心理咨询中心的王宏波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心理咨询还未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中心平均3—4天才有1人前来咨询。好在,从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开通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拿起电话,探讨自己的心理问题。一些学生家长更是拍手叫好,通过热线交流,他们逐渐学会理解孩子,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希望每个人像追求身体健康一样去追求心理健康,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我们要告诉所有家长的是,沟通,从倾听开始。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