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对孩子们成长有影响,这是事实。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个影响就越大。而且,不是
前几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还不像今天这样的规模时,就有人调查过,在网民中,对网络趋之若鹜的青少年占绝大部分:18岁至35岁的青年占85.5%,18岁以下的占2.4%。现在这个2.4%的比例已经有了增加。让孩子上网的优点,大家都能说个一二三。但孩子在网络上究竟会受到哪些负面影响,父母也应该知道。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规律,作为成人,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帮助孩子们会利用网络。不管是社会,还是教师和家长,应该有这个责任感。
首先,网络信息是大量的,网络文化是直接的、形象的,这对思维还在发展之中的青少年会产生妨碍作用。
网络上丰富的信息,对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帮助他们了解新的事物有正面作用。但现在网络上流动的信息已经是按几何级爆炸式地增长,其中许多信息对孩子们来说,是冗余的、是现成而不需要思考的,是有污染的、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这会干扰孩子们选择有用信息的注意力。许多孩子在网络上找到学习必需的,在书本中又无法找到的信息时,这个过程中本身就已经出现了许多根本不需要的信息。按一位孩子说:眼花缭乱,到后来,记不得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如果再加上教师或者家长不正确的导向,使许多孩子把能不能找到、能找到多少信息作为唯一目的和标准。结果花费了相当的时间去寻找,不再重视对获得信息的再加工,不再重视思考,不再重视其他学习能力,不再重视去提高整个思维品质。
孩子在网络上像只蚂蚁,辛勤地收集着,不知道像蜜蜂那样再加工。获取大量信息的兴奋会让孩子沉湎于不断地寻找、收集、再寻找、再收集……大量的时间被浪费,收集的信息只是比一比谁更多。这种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会让孩子在自己视野拓宽的同时,轻视阅读书本,轻视思考,轻视培养其他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思维的变换,会妨碍孩子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对全国九省市自治区的4845名青少年进行过调查,发现其中40%的人除了课本以外基本没有藏书,藏书50册的人只占36%,藏书500册以上的只有2%。真正在网络上阅读作品、阅读较长的有价值文章的孩子也极少(不管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文章,其实网络上是很多的)。浏览器真的只是让孩子们对什么都是浏览浏览了,喜欢上网的孩子中,许多沉不下心来去读,心定不下来去想,就是到处点击。高质量的、有目标的阅读在锐减。这影响了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极大地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现在,许多青少年计算机操作得非常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流畅的作文,而且词不达意,文章中错字病句随处可见,这种现象让人担忧。
上网络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是学会一种学习手段,一种学习方法,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而手段方法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获取知识也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要告诉孩子,信息不是收集得越多越好,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用好已经占有的信息。写这篇文章时,正好同事的孩子要完
正确指导,合理筛选,重视运用,加强思考,这几条应该是成人们帮助孩子上网的原则了。即使家长在网络方面不如孩子们,也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人,了解一些对孩子有益的网站。比如需要了解时政,应该去电视台、报社的网站,了解学科知识,哪些网站内容合适,其他方面的网址也要知道一点。让孩子直接去这些网站寻找,而不是一上网就随孩子到处乱闯,看似了解的很多,其实既浪费时间,还会受各种冗余信息甚至不良信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