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科普进社区 科普进家庭活动
作者(来源):徐教院附小    发布时间:2015-09-22

“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参赛感言
                             ——徐教院附小  二(2)班 黄易昊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今天,是收获的日子!秋高气爽、凉风习习,伴随着两周前徐汇区预赛的闯关成功,我又来到了华师大附中,与全市的高手来个大比拼……
首先,来到的是“滴漏计时”赛区。一上赛场,评委老师就给我们讲述了比赛规则(60秒计时),大致与预赛相同,这着实让我吃了个定心丸。在工作组大哥哥大姐姐们下发好比赛规定的材料(KT板、一次性水杯、吸管)后,我便胸有成竹地动起手来。从滴管的设计到水流的控制,从装置的架构到漏壶的功能,每一个环节,都细心考虑,甚至实现了装置的一体化好个稳定性。就在请评委老师检验的时候,被指出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最后的滴漏过程也必须是由吸管来完成,而我们只是用杯底的漏洞替代。折回修改,因为没有带足必要的工具,挖洞和控制水流速度成了一大难题,多次失败,且离标准值太远,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心里百感交集,甚至没有了信心。此时,季老师给我鼓励,为我加油,给了我一些灵感。于是,我尝试通过增加水量和捏扁吸管限制水流来控制滴尽的时间。经过多次的测试,终于能控制在58秒左右完成,我确信地增加了5ml的水量,便大步迈向评委老师。不光是我们的合理设计赢得了评委老师的好评,就在秒表快要接近60秒的时候,水流也忽然被截断了似的停了下来,59秒57,太好啦!这不仅是此时赛场上的最好成绩,也是我个人的最佳纪录,真是太幸运了!
再来看看我的“水车提重”项目吧!这个设计,虽然大赛没有要求制定使用什么材料,大家可以自主发挥。但是,我的想法是要突出环保的理念,所以,我都是使用废旧材料制作完成的,比如:筷子、饮料瓶、细线等。利用饮料瓶的圆弧特征,裁剪、黏贴在瓶底周围,水车的形状就出来啦!再利用筷子作为滚轴,小车在水动力作用下的转动,带动滚轴并绕卷细线,从而吊起系在细绳上的重物。我的设计,是整个赛场上最小巧、最轻便的水车,赢得了无数观众们的惊讶眼神。但是由于我没有掌握好水流的速度和力度,一开始小车转动不快,提物不是很明显,在围观者们的呐喊声中,加快水的倾泻速度,小车即刻飞快地转动起来。20g的重物,提高了30cm,比初赛的成绩略有落后。不过,整个比赛对我来说,重在参与和经验积累,为下一次的创作奠定基础。
这不仅是一场科普创作的比赛,在这里,我还得到了思维开拓和动手能力的锻炼,更有了较强的安全意识,结交到了更多具有创新理念的老师和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我很开心!
 身在科技比赛,乐在创新开发,赢得无穷自信!

参赛心得
二(1)班 倪源涵
9月20日中午,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我和爸爸来到了虹口区华师大一附中参加“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的市决赛。
    赛场人很多,大家都热情高涨,希望自己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参加的比赛项目是“滴漏计时-现场制作'漏壶'
根据初赛的经验,我和爸爸分工合作,很快就做出了“滴漏”模型。我兴高采烈的把模型拿到比赛点,可裁判却说不符合要求。哦?原来是参赛规则有了一点小小的变化。我和爸爸只好重新调整制作,而这时,季老师也过来给我们帮助和鼓励。终于,在季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在我和爸
接下来就是比赛测试这个“滴漏计时器”的准确性喽,我的心情好紧张啊!57秒、58秒......当最终计时器显示59秒62的时候,我兴奋的大叫起来:“成功啦,成功啦,耶!”
    参加这个活动我很高兴,不仅因为取得了一个好成绩,更因为我懂得了在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要气馁,也不要慌张,坚持耐心和细心会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快乐 我学习  我努力
四(4)班 潘彦
       我和爸爸在学校季老师和王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一次次的努力,对作品一次次的修改。终于在9月20日进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举办的“寻找第五大发明”的决赛现场。在不忘农耕-快乐小水车制作活动的比赛的现场,看到了其他区县同学们在作品。我连连惊叹不已。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我认识到自己在结构原理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我现在知道了各种知识是要不断累积的重要性。在滚动装置应用活动的现场,看到很多中学生的作品。他们的设计理念是我现在的年纪没有想到的。通过这次的比赛再一次开阔了我的眼界。给了我更高的起点。我会努力的。相信我!加油!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