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对创建难点的思考: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 有效推进学校德育
——浅谈“如何从载体着手,加强德育实效性”?
这些年,德育在各个学校越来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都意识到它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但是,随着对德育工作的深入研究,大家又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投入的人力物力而言,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我校自更名至今,一直将德育工作的研究放置首位,尤其在德育的基础性和实效性上狠下功夫,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了和谐的育人环境。特别是这两年,伴随着“一校一品”特色项目的推进,依托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化,学生德育找到了更为有效的载体,学校德育工作得以快速推进。
一、 从 书法教育——“笔墨留香”起步
(一)选择思考: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具的国粹。尽管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而唯独中国能将其文字发展成为一门公认的顶尖艺术。我们认识到:对学生从小进行书法教育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之需要,还在育人方面具有特殊功能。选择书法其实就是在选择高尚、选择文明。
笔墨有情,花开留香——贯彻二期课改理念和德育大纲精神,学校思考:以全面实施书法教育为抓手,大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树立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具体落实在——培养“五心一体”的习惯与品质,即细心、耐心、恒心、责任心和自信心,从而达到人文素养的全面整体提高。
(二)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立了“二维目标”,既在传授与训练书法技能技巧的同时,进行学风和意志品质等教育。具体表述那就是:
(1)人人出手写得一手好字,个个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基本要求是规范、端正、整洁,高标准则是漂亮和富有艺术性。
(2)提供机会引领全校师生领略中华艺术瑰宝之魅力,给予高尚人格修养之熏陶。
(三)具体实践:
朝着这样的一个目标,我们开展了“狠抓四个化”的具体实践:
1、抓队伍的专业化:
所谓专业化,其实对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对于队伍的定位是:掌握基础,能够准确讲解,能够示范基本的技能技巧,起到全员普及的作用,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培训方法:
技能技巧方面,借助校本培训——《三笔字(钢笔、粉笔、毛笔)的学习与应用》,连续三年组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
理论基础方面,一方面结合“读书乐”校本培训课程,布置教师在每月个人自学札记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通过书法教研组的组建,每月一次例会引领大家把书法教育从更为宏观、更为深远的角度去思考。
2、抓特色的课程化:
首先,特色的落实必须有载体、有阵地。与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相整合,以课程设置的研究为切入口,拓展书法教育内容:根据工具不同分类可以进行硬笔(铅笔、钢笔、粉笔)书写和软笔(毛笔)书写的教学;从内容不同分类可以研究中文字、英文字、数学字和艺术字的教学。
其次,在课程实施中,教材的创编就是关键。我们也正在学习借鉴正规书法教材的编写原则和体系,从本校实际出发挖掘可利用资源,编写不同年级书法教育教材。
3、抓活动的普及化
连续几年,我们逐步推出“天天练”、“周周讲”、“月月评”等活动,使校园营造起一定的书法教育氛围;在举办全校师生参与的书法竞赛基础上,我们举办“亲子大赛”期待家校更好合作;作为限定拓展,每个学生每周上一节书法课,部分感兴趣的同学还可参加每周一次社团的进一步提升学习。
4、抓硬件的更优化
连续几年,学校在推进书法教育的过程中不惜人力物力精力的大量投入,经过硬件设施的改善,校园更加充满墨香,更加富有人文艺术气息。2006年,书法教室改建而成;2007年,网上开辟“艺雅苑”特色原地园地;2008年,校园增设书画宣传廊,2009年,那是一幢楼的改建……特色教育硬件设施越来越优化。
(四)成绩显著:
经过这几年书法实践教育,全校师生对学校开展书法特色创建思想上得到一致认可,并愿意积极参与。绝大多数学生在领略汉字神奇魅力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民族有正确认识,对祖国的文化认同感提升。
经统计,全校四年级以上98%学生参加书法等级考并获得一级以上证书,所有班级作业优良率达80%以上。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市区乃至全国书法比赛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达百余项(仅特等奖、一等奖和金奖就达 31项)。
更为显著的成绩是书法已经悄悄成为了徐教院附小的品牌、成了我们的骄傲。学校大队部开展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中,通过书画配合创作作品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已经习以为常。学校接待着一批又一批的国内外来宾,书法课、书法技艺展示成了招牌项目;校长、教师代表学校出访,师生书法作品、书法工具和书法校本教材成了最受欢迎的“贵重礼物”。
二、 朝文化建设——“气正韵雅”迈步
在努力探索“将书法教育特色项目功能最大化”时,我们认识到:书法只是一个项目,还不能真正统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不能对学校全面工作起到导向和引领的作用。只有“项目与文化并举”,书法特色教育才会产生更为深远的意义,学校品牌建设内涵会更丰富、道路会更宽广。于是,我们从目标定位开始调整!
(一)目标定位
中国汉字书法十分讲究精、气、神。精是精神,气是气韵,神是神采。人们往往用精气神来品评文章或书画等艺术作品。精气神是作者精神、修养、学问、气质、见解、胆识等综合的艺术造诣在作品中的全面反映,三者是不可分割而论的。由此我们将书法项目“笔墨留香”的内涵追求提升到文化建设“气正韵雅”的高度。我们觉得:意正则法正,法正则气正,气正则韵雅。“气正”更多在于营造校园正气的氛围、培养师生端正的品行,做人做事守规则;“韵雅”则是全面和谐境界的追求,是校园文化精、气、神、韵的集中体现,是艺术的、是含蓄的、是有深度的。
(二)探索思考
确定学校特色的发展方向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落实和推进。实践中我们感到:一定得把握好推进的策略和方法。近两年来,在把握住方向、框架、节奏的基础上,我们注意“四个找准”,努力实践与探索,使“一校一品”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1、找准结合点:“一校一品”工作不仅仅局限在书法教育,所以不再是几个学科、一部分老师的工作任务,它被列入学校工作总计划。我们把这项特色工作与教师日常工作、学校日常管理紧密结合, 把“三自(自信自主自律)”校风的打造与“气正韵雅”的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学校新一轮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气正韵雅”更多体现在了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内容、师资建设和环境创设中。
2、找准落脚点:推进特色建设是学校办学的手段、途径,不是办学目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检验“气正韵雅”文化建设成败的落脚点要看学校教育质量如何,要看教育的“产品”——学生是否真正受到了“气正韵雅”的自然熏陶,是否获得各方面全方位的品质教育。
3、找准支撑点:支撑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展书法教育需要一支懂得书法教育的队伍,推进“气正韵雅”文化建设则首先必须将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提升,这是关键之关键。
4、找准生长点:学校特色建设既要体现稳定的特性,又要体现创新,既要重视积累、积淀暨继承,还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寻找新的增长点。从书法项目的“笔墨留香”到文化建设的“气正韵雅”的实践与思考,就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生长点,意义重大。
(三)初显成效
1、大力推进环境建设,彰显高雅文化气息
2009学年,学校新落成了一幢小楼,取名“逸雅苑”。“气正韵雅”门匾高悬正门中央,一副对联“游艺畅怀添意趣,学书悟理养德行”诠释了这幢学生第二课堂专用楼的功能与定位。凝聚全校师生智慧与心血的全楼近二十个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专用教室颇具看点。环绕小楼,凸现“琴棋书画”艺术气息的绿化景观有机组合,青石板书画卷、象棋棋子凳、古筝原木亭以及经典作品廊,使校园更添美丽与高雅。
2、着力开发校本课程,凸显传统文化教育
围绕小楼的功能开发,学校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书法是国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这样的宝贵资源可供挖掘,成为可利用的校本课程,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意蕴之中,滋养心灵、提升素养。于是,通过足足半年准备,十八个功能室目前供53个课程实施使用。全校每个孩子每年都可选择2到4个课程的学习。学校兴趣拓展探究课程方案进一步得到完善,运行机制也在实施中逐渐形成。
3、聚焦师资队伍建设,绘就学校发展蓝图
学校发展看学生,学生发展靠教师。几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随着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关注起了教师知识技能储备的宽度与厚度。我们鼓励教师从学生需求、自身实际出发,有特长展特长,无特长学特长,不仅为学校课程开发提供保障,也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生活增添情趣注入新的活力。学校未来发展蓝图中,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朝气蓬勃、惹人喜爱的孩子们簇拥着举止高雅、各显神通的教师快乐地学习着,温馨的校园里其乐融融……
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的期望是让教育达到德育的最高境界:自律,即不教而教,无为而治。德育目标的隐形化,德育手段的无痕迹化,是德育研究的方向和重要课题,让文化贯穿于德育的每个层面是其基础。一位名人说得好:文化决定理念,理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生,归根结底,文化决定人生。从这个层面讲,学校德育必须充满文化,应当让文化浸润德育。这是我们的思考,也将是我们的行动指南。
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