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焦虑的独二代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6-04-08

  在养育焦虑、教育焦虑成为社会常态心理的环境下,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孩子? 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家长?
  1. 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有些父母固执地以为,“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要会,不会的自己的孩子也要会,且样样都得精通。由于有了这样的“高起点”,父母对孩子的表现总是不满意、不认可,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而这些高标准的要求常常超出孩子的实际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自信心受损,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辅以恐吓威压或粗暴的惩罚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就会显得更加紧张失措。违背儿童心理的超前教育和过多的压力刺激,是导致孩子焦虑的主要因素。
  在这方面,媒体对早期教育功效的过度宣传,和对“成功”个案的夸张渲染,比如5岁的孩子认几千个字等等,给很多家长造成一个错觉:即孩子的潜能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其恶果是,孩子对学习的最初记忆就是:痛苦和无所适从。一些孩子刚刚到上学年龄就过早地厌学、说谎、逃课、抄袭,学习度日如年,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甚至出现考试焦虑症。
  那么,何为正确的教育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30多年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或者几代同堂情况正在消失,家庭的诸多功能正在丧失,孩子对家庭的精神依赖开始减弱,而父母对孩子的控制依然很强,在某些方面例如成绩、升学、择业等等甚至愈演愈烈。这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
  要知道,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父母是否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更是取决于家长是否运用科学正确的教育方式,注重方法,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8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普遍推行的“民主型家庭教育模式”,取得了成功。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尊重孩子,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他们学会怎样解决自己的问题,尤其强调让孩子学会“怎样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做出自我选择”,这就是“爱与自由及客观设置”的具体演绎。在家庭里,孩子不但可以参与各种活动,而且还可以参与家庭各项事务的决策。
  每一个孩子的特性并不相同,不能对所有的孩子采取同一的教育手段,但是可以贯彻相同的家庭教育理念,因为民主型的教育模式对绝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都是有益的。
  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模式里,家庭氛围温暖醇厚,充满活力,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是关心信任、尊重平等,循循善诱,启发开导式的,以发挥孩子行动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儿童独立探索,允许孩子有一个独立活动的空间,激励孩子做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制定了孩子行为规则,使用适当奖惩手段执行规则,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事事处各提出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循循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
  民主型教育方式的父母,首先在家庭里能给孩子以最大安全感,孩子感到父母亲是最可依靠的人。其次,孩子在民主的家庭中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因此,在民主和睦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来说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有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处;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热诚友善,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创造性。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孩子的心境是平和的,长大以后会以同样的感觉回报社会和家庭。
  2.缓解父母的养育焦虑

  进入二十一世纪,举世公认,中国学生的成绩优秀,可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这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要求父母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有可能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方式,那么,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愿意自我改变多少?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都知道,难教的往往不是学生,而是家长的观念不容易转变。
  父母的敏感、多虑、缺乏自信等一些焦虑特质的表现,常常可以在孩子身上反应出来。所以,父母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自信果断,避免大惊小怪;将内心的焦虑彻底放下或尽量克制,在孩子面前不露出蛛丝马迹。因为,当孩子有困难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心理支持,希望爸爸妈妈镇定轻松地和自己一起积极寻找应对策略,这会逐渐淡化孩子焦虑的感受。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而此时父母脸上流露出哪怕一点点的焦虑,对孩子来说都无异于雪上加霜。
  教育家常说——“所要改变的就是一些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家长们最好淡化分数竞争,破除名校崇拜,不要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煽动性的言论所迷惑。 “养育焦虑”其实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患,它是一种社会病,是从众心理导致的一种普遍情绪。只有调整自己,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成长,坚持正确的观点,不被环境左右,才能够有能力成为孩子的避风港湾。
曾经有朋友抱怨,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暂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家长们没有选择的余地,那么我要忠告各位:大环境是个循序渐进的改变过程,可家庭内部的小环境是需要努力塑造的,让孩子多锻炼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补习一门课,家长们完全应该选择。
  那么听了我的想法,有很多家长无奈抱怨:老师你讲的我们也明白,可就是做不到怎么办?这就要寻求专业的教育心理咨询了。“拯救”孩子先要“拯救”家长,很多带孩子来心理咨询的家长追悔莫及,等到孩子已经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家长才意识到他们对孩子的伤害有多重。这个时候,除了孩子的治疗以外,还要进行家长的个别心理辅导,必要的时候,要进行以改善夫妻关系为主的家庭治疗,很多孩子的焦虑反映了父母关系的不和谐。比如父母在婚姻有裂痕,自己不愿意面对,而通过提高对孩子的要求来弥补婚姻中的缺陷感;此时孩子也会下意识地配合父母,产生焦虑,使家里的矛盾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心甘情愿地做“替罪羊”,从而避免父母关系的破裂。所以“唯有源头活水来”,做父母的首先轻装上阵,孩子才不会被沉重挫败的家庭氛围拖跨掉。就如同我先前举的两个例子,他们的家庭都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父母亲的焦虑倾向一定警惕不能影响到孩子,自身疏导最为重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分焦虑、紧张,及对孩子过度保护,动辄批评指责,将自己的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如何拯救已陷入童年恐慌的孩子
  “独一代”都是在竞争中成长的,他们中间绝大多数目前并没有获得经济上的安全感,同时又怀有较强烈的成功动机,所以竞争意识已强化为内在性,这种“天性”必会迁移到对孩子身上。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推动社会进步的成就感,但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强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前者要求“适度”的竞争;后者说的是并非任何年龄都适宜竞争,孩子就不该有过多的竞争,因为他们是弱势人群,体内的心理生理能量本身就很少,竞争消耗能量,于孩子会影响其正常成长。
儿童竞争的问题则已经刻不容缓地需要解决了。竞争是焦虑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确定地说,绝大多数竞争对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焦虑,即使获得了证书,其背后也往往潜伏着久远的损害。在焦虑氛围下成长,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那么,如何拯救已陷入童年焦虑的孩子?
  首先,应该疏解压力。“高处不胜寒”,对孩子更是如此。对于那些学习压力大、很少有自由时间和空间的孩子来说,比较好的办法是每天给他们足够的玩的时间,彻底放松。借助身边的一些事物,启发孩子思考,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有了这个“动力”,孩子对学习的焦虑情绪会慢慢缓解。同时,应遵循“兴趣第一、量力而行”的原则,具体要求可以高出实际能力一点点,使其努力就能达到,看到可喜的成果和自身的潜力,不苛求、更不能让孩子头脑中牢牢绷紧“第一、最好”这根弦。
  其次,家庭内部要有温暖支持的环境。焦虑的孩子内心敏感、容易受伤,一点小事都会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因而特别需要一个温馨和睦、能给他安全感的家,父母的体贴呵护、安慰和精神上的引领,能有效地降低孩子的焦虑指数。所以,夫妻不论有多大的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更不能吵闹、恶语伤人,避免以一些外界因素刺激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或情绪不稳时,告诉他“不要怕”、“再试一次”、“爸爸妈妈相信你”之类的话,一长段时间以后,孩子可能会有所缓解,建立起自信,学会应对具体困难,并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
  父母耐心地倾听孩子,与之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后,孩子在父母面前就会不设防,自觉自愿地吐露内心的忧虑。在听孩子述说时,爸爸妈妈对他所说的内容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对其苦恼适当地表示共情,这有助于孩子将心里的压力释放出来,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
  最后,对于陷入严重焦虑的孩子,我们要考虑请教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因人而异地查摆问题,以求对症下药。患有中度焦虑以上的孩子不能回避药物治疗。通常,安定类药物和抗焦虑药物效果比较好。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剂量谨慎服用,这样才能逐步帮助孩子与焦虑绝缘
  总之,造成孩子焦虑不排除先天,但后天因素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家人应培养孩子在多种情境中的心理适应能力、自信心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单是注重知识的灌输。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状态和适应水平,心态平和才能因材施教。因为,不是通过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他们就都能成才。毕竟,天才只是是少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