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教院附小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讨论稿)
(2012年—2015年)
一、现状分析
截至2011年9月,我校共有在编在岗教职员工46名,学生数606人,师生比例1:13.2。
Ø 关于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分类项目 |
分类细则 |
人数 |
百分率 |
年龄 (平均37.2岁) |
30岁以下 |
6人 |
13% |
30——40岁 |
23人 |
50% | |
41——50岁 |
13人 |
27.3% | |
50岁以上 |
4人 |
8.7% | |
学历 |
本科及以上 |
28人 |
65.1% |
大专 |
13 |
30.2% | |
大专以下 |
2人 |
4.6% | |
职称 |
中高 |
3人 |
6.97% |
(中高入档)18人 | |||
小高 |
25人 |
58% | |
(小高入档)12人 | |||
一级 |
13人 |
30.2% | |
未定级 |
2人 |
4.6% |
学校更名五年来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视作立校之本,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实现办学目标的首要任务。在母体资源大力支持下,学校满腔热情建优化的队伍。围绕《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2007-2009)》的落实,依托“十一五”校本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学校努力打造着一支“博识善导敬业”的“发展型”的教职员工队伍。学校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根据教师专业发展达标校的要求制定并逐年落实梯队建设目标。学校重视优秀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建立互助特色团队,鼓励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连续几年,学校尝试开展“星级教师”评定工作,通过结果的梳理与反馈,帮助每一位教师客观分析自我发展现状。目前,学校已经成长起了一批敬业精神强,专业素养高、科研有意识的骨干教师队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包括区级奖项获得者)达7人。在他们的引领下,全校教职员工勤奋耕耘、自觉上进,整体面貌十分喜人。
但是,学校更名之初,通过校内岗位竞聘、校外人员招聘,学校教职员工调整率达68%。根据当时所需,必须引导来自四面八方、背景不同、理念不一的人员群体以最快的速度度过磨合期,形成共同的愿景。于是,我们积极营造“工作着快乐着”的校园氛围和“团结起来干事业”的劲头。依靠“建章立制”,我们很快实现了“稳定”局面,并以“稳步”、“稳妥”的心态推进着一年又一年的工作。可冷静分析不难理解,“三稳”的心态同时也是把双刃剑。我们发现它也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变得“务实”,比如:更为关注短期目标、较为片面地追求一时利益、竞争意识略显不强、主动创新动力明显不足、理想追求日益淡漠等,这些现象将是教师乃至学校实现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区师资工作会议精神,以“成就教师”为目标,依据“培养、调整、优化”的建设思路,探索建立能满足不同需求教师实现个人职业规划的有效机制,继续坚持全面和重点相结合、基础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多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原则,继续突出时代性、创造性和实效性,鼓励教师自信、自主、自律地追求内涵发展,建设一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三、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
继续以“博识、善导、敬业”为目标,建设一支知识视野宽泛、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乐于无私奉献和不懈追求的教师队伍。
(二)具体目标:
1、普及:提升队伍整体实力。
以“关注需求,聚焦发展”为主题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梳理队伍现状,设计开展多样化分层培训,普遍提升全体教师的素养和能力。
2、突破:壮大骨干教师比例。
积极探索骨干教师培养的推进策略,以教科研探究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进一步提升学校已有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新一轮区级骨干教师。
3、后备:强大青年教师实力。
不断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以多元并更富实效的方式,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又一支新生力量。
4、持续:优化队伍整体结构
继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协调机制,借助班额扩大进行人员再次调整,使队伍整体结构更加适应岗位设置的要求。
Ø 新三年内,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期望达到的状况见下表:
分类项目 |
分类细则 |
人数 |
百分率 | ||
2011 |
2015 |
2011 |
2015 | ||
年龄 (平均35岁) |
30岁以下 |
6人 |
|
13% |
|
30——40岁 |
23人 |
|
50% |
| |
41——50岁 |
13人 |
|
27.3% |
| |
50岁以上 |
4人 |
|
8.7% |
| |
学历 |
本科及以上 |
28人 |
|
65.1% |
|
大专 |
13 |
|
30.2% |
| |
大专以下 |
2人 |
|
4.6% |
| |
职称 |
中高 |
3人 |
|
6.97% |
|
小高 |
25人 |
|
58% |
| |
一级 |
13人 |
|
30.2% |
| |
未定级 |
2人 |
|
4.6% |
|
四、主要举措
(一)深化修养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积极探索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的民主教育观,培养教师积极进取和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建设一支“为人、为师、为学”和谐统一发展的具有高素质、情趣雅的教师队伍。
1、加强阵地建设:
围绕职业道德要求加强全员思想建设,增强教职员工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引领大家做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育工作者。
Ø 具体阵地建设安排详见下表:
阵地名称 |
时间 |
责任人 |
教工学习 |
每周一次 |
党支部书记+校长 |
党员组织生活 |
两周一次 |
党支部书记 |
中心组学习 |
每月一次 |
党支部书记 |
教研组长会议 |
每月一次 |
教学教导 |
年级组长会议 |
每月一次 |
德育教导 |
工会组长(委员)会议 |
每月一次 |
工会主席 |
班主任会议 |
每月一次 |
德育教导+大队辅导员 |
校内教研组活动 |
每周一次 |
各教研组长 |
员工会议 |
两月一次 |
总务主任 |
2、完善考核机制:
进一步采取领导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师德考核的客观性、科学性,并将师德评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
Ø 目前考核机制梳理见下表:
考核名称 |
考核时间 |
评价人 |
月考核 |
每月20日 |
校长室+教导处+工会 |
学期考核 |
每年2月、6月 |
党支部、校长室 |
学年考核 |
每年6月 |
家长评、学生评 |
年度考核 |
每年12月 |
自评、互评、部门评、领导评 |
3、宣传育人典范:
继续开展“凡星点点闪耀校园”评选活动,不断完善评选办法和操作要求,通过事迹介绍、表彰、奖励形式,切实抓好师德师能典范的宣传工作,促使教师自觉达标。
项目 |
参评对象 |
师德之星 |
全体员工 |
管理之星 |
行政(扩大)人员、年级组长、工会组长 |
教研之星 |
教研组长 |
科研之星 |
课题组组长 |
教学之星 |
全体教学人员 |
指导之星 |
课外活动组织者、带教指导老师 |
服务之星 |
职员、工人 |
(二)着力梯队建设,确立具体目标和培养途径。
1、梳理队伍现状,形成新的梯队。
学校将继续以“名师”、“优师”和“青师”三个梯队开展分层培训。在原有梯队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将对每一梯队的人员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确认。特别是在青年教师群体中,根据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水平、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写作能力等发展状态,细分成三个梯队,为每位教师创设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不同梯队教师不同程度的发展。
2、确定具体目标,落实培养途径。
(1)“名师”梯队:
A、对象:由获得区级以上(含区级)奖项获得者、学科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等称号的教师自愿申报、校方鉴定任命组成。
B、职责与任务:
l 每位成员至少担任一名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定期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等教学活动。对指导青年教师有突出贡献的成员,学校将给予物质待遇和精神鼓励。、
l 每位成员都将成为校教育、教学带头人,领衔开展日常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工作,能最密切地与专家接触,得到有效的支持与指导。
l 每位成员必须申报校级及以上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l 每位成员必须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
C、待遇:
l 区级层面相关比赛或奖项申报的当然人选。
l 外出学习进修机会优先。
l 每月获得一定的工作津贴。(由校务会议一年一度确定)
2、“优师”梯队:
A、对象:全校在岗教师普及培训。
B、培养目标:
(1)能巧用技巧适时教育,培养学生习惯。
(2)能审时度势调整自己,关注全面发展。
(3)能一专多能追求发展,参与课程开发。
(4)能独当一面处事圆满,形成多方合力。
C、培训内容:
按照《徐汇区“十二五”教师培训课程与学分管理办法》,贯彻落实《上海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徐汇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及《徐汇区教育系统“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培训内容注重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的提升,课程包括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体验三大类别。详见《市课程分配要求》及《本校课程菜单》:
Ø 《市课程分配要求》:
课程类别 |
培训学分 |
实施主体 | |||
|
市级 |
区级 |
校级 |
| |
师德与素养课程 |
师德6 |
0 |
0 |
6 |
市、区、校 |
素养6 |
1 |
3 |
2 | ||
知识与技能课程 |
14 |
4 |
10 |
|
市、区 |
实践体验课程 |
10 |
|
|
10 |
校 |
学分总计 |
36 |
5 |
13 |
18 |
|
Ø 《本校课程菜单》:
序号 |
项目 名称 |
负责 部门 |
责任人 |
目标与内容 |
培训 对象 |
学时 学分 |
1 |
读经典 育美德 |
党支部 工 会 |
洪 岚 |
全员育德能力的提升; |
全员 |
一学年 2分 |
2 |
一起来太极 |
工 会 |
钱勇瑾 |
通过学习调气通络八段锦和呼吸养生六字诀,体验武术与养生之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外兼修”和“气正韵雅”。 |
全员 |
一学年 2分 |
3 |
兴趣与情趣 生活与文化 |
校长室 |
王 卿 |
(巧用丝巾、插花艺术、品味茶趣、摄影技术……) |
全员 |
一学年 2分 |
4 |
校本微型课程群构建研究与实践 |
教导处 |
杨 樱 |
1、 教师课程开发力的培养 2、 架构起校本微型课程群 |
全员 |
三年 3分 |
5 |
化“真实问题”为“研究课题”的实践研究 |
语文 大组 |
韩 敏 |
以学校第三届科研课题申报、成果评比工作的开展为抓手,进行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建设,通过集体活动、群体研究,营造起研究的氛围,帮助教师提升个人学识素养和专业技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 |
语文学科教师 |
三学年 6分 |
6 |
数学 大组 |
胡 蕙 |
数学学科教师 |
三学年6分 | ||
7 |
英语 大组 |
严燕琴 |
英语学科教师 |
三学年6分 | ||
8 |
综合 大组 |
李文泽 |
综合学科教师 |
三学年6分 | ||
9 |
班主任实务培训 |
教导处 |
郭 泓 |
班主任具体工作的操作方法与技巧的培训 |
班主任 |
三学年3分 |
D、培训形式:
①校外进修——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参加市区级岗位培训与进修,积极参加学校选派或组织的外出学习进修活动,五年完成18分。
②校本培训——每位教师必须参加并完成规定学分的校本培训,五年完成18分。
③校内教研——每位教师必须每周参加校内教研活动,组长负责落实“四定”:定时、定点、定人、定主题。
④课堂实践——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完成课堂教学实践课不少于1堂,可以是评比课,也可以是展示课或研究课;必须参加听评课活动不少于10次。
⑤课程建设——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积极申报兴趣拓展科目设计1个以上,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活动。
⑥课题研究——每位教师必须参与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应该积极参加教师个人小课题的申报与研究。
3、“青师”梯队:
l 对象:由工作时间不足五年的新教师组成。
l 培训方式
①上岗培训:
支持配合选送参加市区级规范化脱产培训,严格考核制度,保证合格上岗。
②带教培训:
为每一位新教师落实一位带教师傅,通过传帮带,集体备课、跟踪性的听课、评课等带教制度,促进初职青年教师快速、全面成长,达到三年后能独挡一面的目标。
③青年沙龙: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沙龙活动,搭建思想碰撞、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专题研讨、成果分享的平台,引导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内强个体素质、外树整体形象,全方位地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科研等综合能力。
(三)完善培养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和保障体制。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规范管理。
(1)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行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组织落实、指导、监控、评估,实行岗位责任制。
(2)组建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线教师自愿组成的研修共同体,继续发挥教院教研员、德研员、科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加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健全机制,完善体制,构筑保障。
(1)完善能促使教师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从师德修养、专技水平、科研能力、合作竞争等方面建立评价条例,公平科学地展开评价活动,努力使学校评价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岗位设置和聘用合同制的功能,坚持科学设岗,合理用人原则。
(2)成立由社区、家长、学生、教师代表组成家校联合会,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进行日常性监督和阶段性评估。
徐教院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