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组工作总结
作者(来源):徐教院附小    发布时间:2010-11-30

区优秀教研组申报小结

我校语文大组共有教师15人,其中30岁以下的2人,30岁以上 9人 ,40岁以上4人,小学高级职称9人,占总人数的60%。近年来随着学校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对教研工作的力度日益加强,语文大组在外驱力和内动力的双重推动下,正逐步形成一支敬业爱岗,和谐奋发、素养过硬的师资队伍。

一、             机制保障,职责落实

自更名以来,学校始终将教研组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学校制订了教研组考核的专项奖惩制度。学期初,学校即在工作计划中就这一学期教研组研究的重点进行专项罗列;学期中,校领导始终参与语文学科的重点研究项目,并提出实施建议和整改措施;学期结束,学校还对教研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提出今后的工作方向,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更换组长,促使教研组正常、有序地开展活动。

为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教师素养的提升,学校通过有效机制切实保证了教师外出进修的费用,科研的经费,以及必备教育教学资料、设备的更新与添置。仅这两年,学校就多次主动提供经费让骨干教师跨出上海,去外省市观摩各类全国性比赛。眼界开阔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自身的要求,辐射了周围的教师。学校还将经费用于每学期学科技能的评比,如:校三奖评比,教师文本细读大赛、校科研评比等,通过制度的保证,经费的保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             有序管理,逐层推进

每学期,校语文大组根据区的有关精神,依据学校的总规划,着手制定了切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方式。

(一)    主题研究集中明确

     语文大组每学期制定的计划目标较为明确、集中。有时仅仅围绕一、两个主题进行剥笋式的研究。不求面面俱到,“学有所得,研有所获”是教研活动的指导思想。这同样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于教师而言,是有所得益的。如:08年度第一学期重在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正确解读教材为突破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整个活动方案分五步推进,首先是我们强化对文本细读已有经验的学习,由当时五年级组导读《小学语文教师》——文本细读专刊,通过理论学习,了解文本细读的现有研究成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之后,区教研员高永娟老师又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我们做了专题讲座。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区骨干教师先行一步,通过《穷人》一课的具体课例,讲解如何进行文本细读的撰写。接着,文本细节进入备课组的常规活动中。通过经常性的探讨,教师们对文本解读更为准确,精细,以此设计教学环节也更为合理、精当的,课堂教学的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后,我们进行了教师文本细读的能力考核,评出了奖项若干名,予以表彰。扎实有序的活动,让教师们对教材的解读变得更加得心应手。随着语文教师这一基本功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正确性、有效性日益提高。

08年度第二学期我们又以学科德育作为抓手,对学科中如何抓住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人文品质,道德形成的养成教育,两纲教育真正落实到学科中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语文教师对手中的这册教材进行了梳理,根据文本内容找到“德”之所在,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找寻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最佳切入点。接着,我们把相应的研究成果在我区专题论坛中做了交流。之后,我们又以此专题进行了区域内的主题展示活动,学区领导、本学区的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受到一致好评。

(二)    研修方式有效多样

当然,专题研究的同时,我们还兼顾了常规研训。多形式、多层次的活动展开为每位教师的专业提升提供了保障。

“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循环听评课活动是基础。结合三奖活动,青年教师的评比、骨干教师的比赛、各类公开课、研究课的展开,试教、调整、试教……不断的“磨”课的过程是艰难、漫长的,而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收获也是巨大的,这样的收获者不仅仅是执教者本身,它更多地是带给了参与的全体。交流、共享是团队共同进步的前提。

 微格教学同样不失为科学研究好方法。借助录像、光盘等影像资料,走进名师的教学,对优秀教学片段的反复揣摩,替代了以往的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同样把研究课录制下来,进行微格分析,其效果更为显著。如:我校语文大组就李倩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一课进行了微格分析,不仅使听课的老师对听课中的一些环节的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执教者如何应对生成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对执教者也是一次自我反思和提高的过程。

同样,一些看似“婆婆妈妈”的细碎问题,也是教学中的必须达成共识的问题。如练习设计中的生成性问题,教学中种种的困惑,学生知识点中的普遍问题等等都是在讨论中渐渐明晰,达成共识的。

三、             骨干引领,梯队初现

(一)            打造和谐团队,同心协力共谋教育事业

我校语文大组气氛融洽,教师间团结和谐。每位教师都能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平日里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教师间的和谐共进,给予了教研活动更为宽泛的时空,办公室里点滴经验、教学灵感的分享;食堂里,课堂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学不同构思的碰撞……教研超越了时空,变得更为及时、有效。

(二)            注重研修学习,强化自我造血机制形成

我组语文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11人,大专学历4人,学历已达到规定要求。但教师们为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教改需求,仍然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参加教师在职培训或高层次学历进修。

组内拥有区骨干教师两人,“三奖”获得者三人,党员教师两人,校星级教师若干。教学质量处于区内中上水平。每学期组内骨干教师都积极参与区里的公开课和要学经验分享,此外,还积极区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在区级及以上专业杂志发表过教学论文,并获奖项。担任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的教师均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沟通调控能力,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在日常教学及管理中获得组内教师普遍认同。

学校注重教师的培养,各年级组教师教龄、资历分布基本合理。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教师梯队建设逐步形成,即第一梯队校级以上(含校)骨干,第二梯队二星级以上教师,其余的为第三梯队。平日里,第一梯队的教师能较好的发挥引领作用,处处率先垂范;第二梯队是教研组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整体提高,必将带动第三梯队教师的不断提升。对于校内的年轻教师则明确有老教师带教,并形成制度。

四、             资源共享,功能发挥

(一)            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资源库,逐步完善学校教学资源

资源共享是我们在重点学科三年规划中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让教师们也能减负增效。共享的资源不是“拉进篮子就是菜”,它是共同智慧的结晶,是基于学科重点研究的基础上。

07学年度我们就练点的有效性展开了专题式的研究,在教研室高、老师的热忱关心和帮助下,对课前、课后的练点设计做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备课组将每课的练点设计上挂网上邻居,并在教学后进行必要的修正,留待下一年度教师继续使用并进一步完善。为了让命题更为有效,教师的命题意图更为清晰,我们还要求就其中的主观题附上参考答案,以减少教师“拿来主义”导致的盲目性、无序性,甚至是无法答题的题目产生。命题能力的提高,同样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得课堂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

其次,我们还将教研活动中的一些课,拍摄成录像上挂校园内网。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更为细致地做一些课例研究,以促进教研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也充实了学科资源,让后来者有进一步学习、提升的机会。

学期结束,我们要求将本学期的教案、课件上传,经教导处审核后留待下一年度教师继续修改、使用。

(二)            以市实证课题为突破,全面带动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我校现在的四年级(3)班为上海市新课程实证课题研究班。三年多以来,实验班教师坚持参加课题的研究,每学期都要在市区教研员的引领下进行相关课题的公开课教学,并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提供可研究的实证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无疑获益的,他们的教学理念更新更快,教学策略、方法更为多样、有效。学校语文大组就以课题组为点,充分发挥实验班的作用,将每一次实验老师公开教学前的“磨”课过程,单元专题研读的过程,以及命题过程作为其他老师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使得非实验班的老师也可同样获益。

近两年来,实验班教师共进行公开教学5节,教材分析一单元,命题2次,执教老师敬业的态度,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极大的带动了周围的教师。“我也要,我也行”正是教研组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三)            积极开展区域性活动,辐射周边共谋发展

我校语文教师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研究活动,骨干教师还积极参加各个区域的教学研究,承担培训和经验介绍活动。如:07年度李倩老师在本区执教了《菊花》、《爬山虎的脚》,韩敏老师在本区执教了《看不见的爱》;08年度李倩老师在本区、虹口区分别执教了《狼牙山五壮士》、《我喜欢的小动物》,韩敏老师在本区、杨浦区执教了《一夜的工作》、《穷人》,并结合《让你的思绪飞扬》一文的教学介绍了高年段中看图写话应如何根据学生需求找准“导点”展开教学。此外,我校骨干教师还应长二领导的邀请,就如何进行文本细读,结合详尽地课例做了相关讲座。应该说,无论是区与区之间,还是本区内的公开课教学、经验交流,都获得了专家一致认可,听课教师们极大欢迎。

五、             教研有效,声誉提升

我校语文组严格遵照区的相关要求,聚焦课堂,教学上注重“轻负、高效”,教学效果良好,得到学生的好评。

我组成员积极市、区、校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其中参与市级课题《二期课改下学科教学的实证研究》,区级课题《基于学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层级研修模式的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研究》、《学科德育案例研究》、《关于“以诗促文,以诗解文,诗文同步”的研究》等,校课题《……》……校语文教师在区级以上刊物、网络发表论文或教学案例等十余篇,其中获市级论文三等奖两篇。

近两年来,在语文组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以下殊荣(包括个人、集体):

0809年区耕耘奖、育人奖;09年骏马奖;

区骨干教师教学评比分获一等奖、三等奖;

09区园丁奖;

08区“三八”红旗手;

08年度中高年段语文组获区文明组室;

……

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语文大组正逐步形成一大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教师。他们具有一定学科教学特色,爱岗敬业,为徐汇的教育事业不懈努力着,追求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