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海同志在上海市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来源):徐教院附小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0-11-09

李宣海在上海市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大会。刚才,听了立民和森龙同志的发言,感到大家对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有认识、有行动、有经验、有思考。负春同志的报告针对性很强、很实在,对于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借此机会,我也谈点认识和体会,供同志们参考。

一、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特殊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我们常说,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就没有上海教育的现代化。而师德又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因此,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

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觉得,对于教育而言,“以德治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德者,才之帅也”,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缺乏起码道德修养的人,他就永远不是人才,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危害更大的人。比如黑客攻击网络,现在智能犯罪很多,很多恐怖分子也是高智商的,他们的聪明才智不能用到正道上,根本点就是“有才无德”。因此,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德为先、以德为大、以德为基,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那么,师德师风建设和对学生德的培养是什么关系呢?这一点同志们的认识都很深刻。没有老师的良好道德,能有学生的良好道德吗?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这一职业属性的特殊需要。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师德师风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我们选择教师就选择了崇高。概括起来说,师德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特点。一是政治性。教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培育者和引路人,其职业特点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二是先进性。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内涵要求。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是教师的知识、才能、思想道德、个性,展示的是教师的灵魂和整个内心世界,以及教师敬业乐业、献身教育的精神情操和实际行为。因而,师德代表新时期职业道德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如,对“无私奉献”这一道德规范,我们在普通群众中只能积极倡导,而对教师而言,则必须作为职业道德规范加以确定。)三是示范性。师德的社会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师德不仅直接影响在校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在通过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以及教师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广泛地影响到整个社会。上海从大学到幼儿园约有300多万在校学生,相当于全市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一个学生后面是两个家长、四个家长甚至更多的人,影响面有多大?正因为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特殊规定性,因此,社会上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极高的期待。(最近,北大出了一个孙东东事件,因为他说了一句“老上访专业户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引发网友炮轰。据称,最近有100多位老上访户聚集北大要讨个“说法”。我个人认为,如果说此话的人不是大学教师,肯定不会有如此之大的社会影响。)

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全市广大教师献身教育、尽职尽责,为发展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教师队伍整体是好的,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高校,有的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备课,不遵守教学纪律,随意变更教学时间,课堂上信口开河;有的教师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以单纯的挣钱为目的,从事一些与教学科研无关的工作;有的教师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甚至在少数教师中还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前不久,媒体就揭穿了浙江大学李连达院士课题组的论文造假事件。正如全国“两会”期间,朱清时、周其凤等五位名校校长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德性是大学的生命,如果学术腐败了,这个大学就腐败了。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对于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我们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在中小学校,有的教师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缺乏大局意识,政治观念不强;有的进行有偿家教、接受学生家长赠送的“红包”;有的对学生缺少关爱,教育方法简单,存在歧视、挖苦学生,成为校园不可忽视的“冷暴力”等。这些问题不解决,上海的师德师风建设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就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我们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当前教育面临的形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新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使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正确把握好三个关系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善于分清主次、厘清关系,真正做到抓住要害、扎实推进。当前,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中,要特别注重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倡导与规范的关系。这次出台的《意见》,既旗帜鲜明地倡导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又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体现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要大力倡导教师努力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要有一些硬性规定和“底线”要求,如《意见》中提到的“三不准”等,就必须要求全体教师不折不扣地执行。此外,还要建立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对考核结果要有奖励也要有问责,让我们的老师在规矩里行事,在制度的轨道上奔跑,推动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前不久,我去静安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调研,发现有一位青年语文教师,她不仅备课,还备作业,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学生写了2页,她的评语却有4页之多,深受学生喜爱。当然,写4页评语并不是我们的硬性规定,却值得我们去倡导和弘扬。)

二是师德与专业的关系。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责任、态度和方法,这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人格对人格的塑造。但是,现在高校有不少老师每天行色匆匆,上完课就失去踪影,痴心于一己专业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关爱不够,甚至闹出了导师不认识研究生的笑话。我并不否认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不懈追求,但我认为,我们的广大教师,要在抓好专业发展的同时,把育人摆在首要位置。(最近,我看到一条消息称,美国大学教师尝试住学生宿舍——美利坚大学分配给里查森教授的宿舍包括一个带卫生间的卧室、一个起居室和厨房。虽然这间宿舍小得可怜,但这位老教授却毫不介意。他说:“对于一个教授来说,除了传授知识以外,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经历也非常重要。住在学生宿舍楼的经历使我对学生的经历更加敏感。这对我的教学非常有利。”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回归大学之道》,书中也提到,美国常青藤盟校的大牌教授也经常住在学生宿舍,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现在连推行名教授为本科生上课都费劲。

三是自律与他律的关系。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关键看其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依赖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他律,一个是自律。自律是自我管理和约束,它需要内心具有崇高的道德认知和理想追求。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人类走向文明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自律,无论是政治体系、法律体系还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都来自于人类的自我约束。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也是人们心目中一种神圣的职业,容不得沾染社会不良风气的人与之为伍,这是古今中外公认的一条定律。因此,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只要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就一定要有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要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把主要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真正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要的不要,不该做的不做。(在这里,我想说一说上海交大建立辅导员博客的例子,一开始,是学校发文要求辅导员建立博客,属于他律,很多老师不想建也不得不建。但时至今日,有老师说,现在写博客成了一种自觉,不写反而觉得手痒,这时候,就变成了自律。)

三、创造性地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师风师德建设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是一项贯穿于我们教育发展全过程的工作。我们能否提这样一个目标,就是把上海打造成为全国师德师风最好的地区之一。如何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大家都创造了很多很好的经验,都谈了很多很好的体会。在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三点。

第一,要更加凸显校长作用。师风师德建设做得好不好,关键看校领导班子,其中一把手又是最关键的。校长重视老师就会重视,校长不重视老师重视恐怕也是力不从心,即便有个老师重视,也只能管得好自己,推动不了大局。校长是个了不起的职业,校长要成为教育家,要成为思想家,要成为学术专家,要成为一面知识和道德的旗帜,不仅要成为学校的旗帜,而且要成为教育战线乃至全社会的旗帜。大家要有这种高标准,要有这种气魄,要有这种历史责任感。之所以说校长要成为一面旗帜,就是校长要把教师队伍带好,首先自己要成为教师的楷模;同样,教师要把学生带好,也首先就要成为学生的楷模。校长应当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抓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牛鼻子”,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老师真正做到了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道德情操好,何愁教不好学生呢?

第二,要更加注重分类指导。这次大会,我们出台了一个很重要的文件,就是《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要求、保障措施和制度建设,这些都很实在、很有针对性。但是,我在这里想提醒同志们的是,我们不能期望仅仅依靠一个《意见》就能包打天下,就能解决师德建设的全部问题,因为全市的学校种类繁多、地区各有不同。比如说,黄浦、卢湾等中心城区学校与南汇、金山等郊区学校相比,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特殊教育的师德要求也不同于普通教育。针对诸如此类的不同类型、地区教育的教师,我们在师德规范上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当然,《意见》中所提到的“底线”要求,则是每一位教师都要严格遵从的。

第三,要更加重视氛围营造。我们不仅要大力宣传“高大全”的师德楷模(如,周小燕、于漪、孙雅艳、李梁等),还要眼睛向下,善于发现普通教师身上蕴含的闪光点(如,刚才说到的静安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那位青年教师),大力挖掘和弘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我们的教育电视台、教育报刊总社都要把弘扬崇高师德作为核心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建立起教育行政监督、学生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网络。当前,特别要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我们市教委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师德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师德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

老师们、同志们,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