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泽
2009年8月3日
党支部开展中央发起的第二批“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已有一年时间。在这次学习过程中,通过学文件、看观摩、开研讨、找问题、抓整改等方式,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以下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 弄懂内涵是根本
我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叫做“发展是硬道理”。这三十年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就世人有目共睹,也证实了这是一个真理。而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大,发展速度的加快,一个现实的问题显得愈来愈急迫地有待我们去解决,即我们的发展如何才能做到既快又好。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此做出了解答。这五个字虽然从字面上可以一目了然,但含义深刻,绝非一句话能够解释得清楚。
“科学发展观”理论中有几个关键词倒是很能让人牢记,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七个字又可以引申出许多话来。限于篇幅,在此不做赘述。
我的体会在“科学”二字。由此想到的是:我国在“科学”上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对“科学”的认识;“科学”的今天和明天等等。如今,“科学”已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层面,而应以人的“科学”观念去统领“科学”的发展。
这个“科学”观念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社会和平共处,和谐发展。在这基础上,我们还要向和谐世界的目标方向努力。因为,这才是人类社会正确的发展方向。
由此,我得出“和谐即科学”的观点。这里的“科学”已经跳出了“科学”一词的狭隘解释,是一个“大科学”的概念。观念层面上的“科学”比操作上的“科学技术”更重要!我想:凡事我们这样去思考,才与“科学发展观”合拍。
二、 找准问题是关键
“学实活动”重在指导眼下工作。
首先,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一个梳理:即哪些事符合“科学发展观”,哪些事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我根据“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人”这个事物中最活跃的因素做文章,找到了工作中要正确认识、科学认识的问题。
如:对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要抓住“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两个关键点;对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抓住“启思重于认知,过程重于结果,趣味重于技法”三个把握点来纠偏,使学生接受到的是书法教育(强调“教育”二字),而不仅是书法技能。
三、 解决问题是目的
以上述书法教学为例,目前我在课的安排上有了两大变化:
一是内容上以让学生了解书法历史、演变、人物为主,练习技法为辅。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石鼓文、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这些字体产生的年代以及影响;它们的主要代表人物等。同时根据以篆为本的学书理论,由篆入手练习中锋笔法,并用隶书来强化中锋的运用。
二是教学模式上作了较大调整。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每节课开讲前播放一段书法知识教学片,使学生在关注片中内容的同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做到身静、声静、心静;然后由片入教,结合投影演示、提问,及学生反馈掌握情况等方法,将新授内容下达。在纠偏的基础上再进行群体练习,最后作作业点评。
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大提升。学生因为知识新鲜而学得带劲,因为手段新颖而无厌烦感,使原本比较单调、枯燥的书法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总之,学实活动使我对“科学发展观”理论有了一次系统、专题性的了解和认识,它是指导我们现在乃至将来工作的思想出发点和归结点。我们要不断学习和重温,将它在脑中扎下根。我坚信:科学、正确的理论一旦成为人们掌握的思想武器,就一定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出巨大威力,改革一定会取得成绩,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