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至2008年8月,学校党支部展开了主题为“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学习教育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在温习十七大报告基础上,我认真研读了十七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法规文本,就“三个主体”作了专题研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结合工作实践,就“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这一观点有了更深的体会。作为党支部书记,我觉得应该围绕“党员主体”思考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应该积极探索实现“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学习中的一些收获:
一、强化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主体意识
首先,要提高党员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人们产生自觉的、正确的主体意识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以及经济知识,才能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才会对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有所认识,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应鼓励和组织党员多学习、多实践,为其营造有利于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提高党员民主素质的党内民主生活氛围。
其次,要注重培养党员的权利意识。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要加强党员的权利意识教育,提高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加强党员的平等意识教育,使全体党员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在党内所有党员都是平等的;三是要通过提高党员对自身权利的了解程度、坚定党员运用自身权利的信心、锤炼党员维护自身权利的勇气,强化党员的主体权利观。
另外要注重教育引导,解决认识上的误区。例如:重服从轻自觉,主体意识淡化;重义务轻权利,主体权益弱化;重管理轻服务,主体激励虚化;重活动开展轻制度建设或落实,主体作用发挥短期化……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员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又要在党员管理工作中渗透服务功能,做到既监督党员履行义务,又为党员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服务和帮助,促进新形势下党员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全体党员深刻认识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自觉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充分认识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成为一种党性觉悟和自觉行动。
二、强化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党员主体权利
一要健全党务公开制度,保障党员知情权。公开是民主的前提。应从根本上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加快健全完善党务审核定级、权威发布、定期公开、党务查询系统建设等党务公开制度,特别是进一步探索和健全以党报党刊、组织生活、党务公开栏以及现代媒介为主要方式的党务公开途径,扩大党内事务公开化的程度,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
二要完善党员参与机制,保障党员参与权。参与党内事务,是党员主体地位最基本、最直接的体现。当前,健全党员的参与机制主要应进一步扩大普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范围;建立党员代表议事机制、征集党员意见的制度、党员参与讨论重大问题的制度等。
三要健全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选举权。党员的选举权是党章规定的党员的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利。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验制度,推行考察预告、差额考察、考察结果通报制度和考察前公示、任前公示等制度,扩大公示的范围。积极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方式,扩大差额推荐和选举的比例和范围,完善罢免制与任期制,使党员意愿得到充分尊重。
四要健全党内监督机制,保障党员监督权。重点通过健全完善交流、提案、批评、举报、质询、评议、述职等制度,拓展和创新党员监督的新途径。引导党员主动接受党组织和其他党员的监督,把党员行为置于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普遍监督之下,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对于党员主体地位的维护和保障作用。
三、强化党内关爱,充分了解党员所思所忧
一要在政治上关心。重视和关心党员政治上的进步,搞好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头脑。发扬和发展党内民主,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和重大决策咨询制度,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热情。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党员永葆先进性。
二要在思想上爱护。建立党员思想分析制度,经常分析党员思想状况,及时解决思想问题。加强与党员的谈心交流,帮助党员解决困难。活跃组织生活,增强生动性和吸引力。大力宣传优秀党员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要在工作上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党员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鼓励他们发挥带头作用、表率作用,勇于承担重任,为单位发展多做贡献。关心下岗失业党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主动提供信息,牵线搭桥。
四要在生活上关怀。把关心党员生活作为重要职责,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党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建立帮扶困难党员的工作制度,及时对生活困难党员进行帮扶。重视党员的身心健康,帮助党员减缓压力,化解矛盾,搞好心理调适。
2008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