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是每年的3月23日。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国在这一天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就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每年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
19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旨在探讨全球变暖对极地气象的影响。
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冷源,对全球的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对两极地区冰盖上大气沉积物的详细观测,可以了解两极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2006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地区气候持续偏暖,极地冰层正在迅速溶化。2007年2月1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可能升高18至59厘米。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原正在不断消失,并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结冰时间越来越短,过去基本在海冰上度过一生的北极熊开始逐渐向陆地转移。专家预测,如果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地区冰层消失,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7米,这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来说意味着“灭顶之灾”。因此,保护极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可想而知,气候变暖和极地的变化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民谈论的焦点,所以在气象日那天,气象委员会指出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这一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