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听不听话,取决于你说话的方式
作者(来源):上海12355    发布时间:2020-12-01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全社会都在关心教育问题。此前,许多家长给我们留言中,就不乏有关于孩子教育的焦虑和疑问;

    为此,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携手晓黑板 ,推出问答类栏目《育儿方法论》,每两周更新一次,为家长针对性解答各种教育问题;

    从各种真实的留言和专业的分析中,大家可以找到一些在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上的借鉴。


 Q1、说话不算数 

涵同学:

我妈妈有时很不讲理,明明她自己都答应一件事儿了,之后却非不承认。

比如,有一次她说要给我买衣服,结果第二天我问她时,她说没有这回事儿,还又把话题引到了学习上,真的让我很心烦~


心理咨询师金小燕点评:

和涵同学相同经历的孩子不在少数,在我咨询室也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

“妈妈说,只要你认认真真写完作业,就让你玩一会。但当我特别认真写完,刚准备松口气,她又让我再背点英语单词…”

“妈妈说,背完这本古诗词,就买我喜欢的书,结果我背完这本,还让我背下一本,到现在也没给我买我想要的书。”

“爸爸说,期中考试考到A就给你买手机,结果考到了又说考到A有什么了不起,玩手机影响学习,买什么买!”

孩子们都觉得,听到父母这样说,内心是非常无奈和失望的。

微信图片_20201201105458.jpg

虽然也有孩子会去和父母理论,但通常收到的回复:

“不给你买衣服,是怕你爱打扮,心思没在学习上。不给你看闲书,怕你太入迷。不给你玩手机,怕你网络成瘾,影响学习。”

说这种话的家长,其实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关键,这里并不是享乐和学习的关系,而是为什么你们主动承诺又失信于孩子。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为了让孩子去做正确的事情,先承诺了再说,等孩子考到A,自然就皆大欢喜。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对亲子关系杀伤力非常大!

有一项中国青少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孩子们最不满意父母的12种行为里,说话不算数位居第一。

表面看来,只是孩子一个小心愿没有被满足。

但在孩子的世界里,想要的东西唯一又单纯,如果是付出努力后仍达不到的心愿,会非常失望甚至绝望。

尤其那个答应他的人是父母,是他最依赖信任甚至崇拜的人。

一旦孩子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承诺只不过是哄骗,会非常疑惑和失望:父母都可以说话不算数,那这个世界上我还能相信谁?这会造成孩子的信任危机,对权威的颠覆性认识。

微信图片_20201201105712.jpg

所以,这里建议家长们在承诺时注意以下几点: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承诺。

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能接受现实,也更看重父母的真实。

2.随口答应的事情也要努力兑现。

要传递的是父母对孩子的重视,孩子合理的需求都能被看到去回应。

3.没法完成的承诺,要及时解释,商量替代方案。

父母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多事与愿违的时刻,及时让孩子知道状况,体验到被尊重,你会发现孩子才是最大度、最好商量的那个人。



 Q2、不停地“提醒” 


张同学:

我爸妈有时候发现我的一些问题,总是会警告我“注意了”,让我很心烦。

我就叫他们别再说了,可他们非但没有停,甚至还要和别人说。

这让我非常难受,可我又不能把我爸妈的嘴封起来。我该怎么办呢?


心理咨询师金小燕点评: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一些“问题”后,下意识就会激活自己的“焦虑”警报器。

出于爱和保护的初衷,想要孩子避免危险和犯错,但没有意识到被”焦虑“加工后的语言充满了担心,常常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很糟糕或环境的不安全。

像张同学的爸妈,之所以还会告诉别人,一方面是排解自己的焦虑,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其他人一起来帮助孩子正视”问题“的严重性,防微杜渐,下次不犯。

这些在父母看起来”好心“的提醒,却是让孩子在自我探索和外在适应上,十分“泄气”的说法。

微信图片_20201201105851.jpg


常见泄气说法如下:

1.我得告诉你多少次,不要把书包摊在这里?

2.我说过很多次了,你还是不改,是有什么毛病吗?

3.我不管你在想什么,现在就给我去做。

4.我再给你十分钟,闹钟一响,必须把这段给我背出来。

5.我已经不想再说你了,无药可救。

6.如果你不想你的玩具被扔掉,最好马上收拾好!

7.你不要弄了,还是我来。

8.你不能把学习搞定,为什么会要求我们为你做着做那?


这里的每一句话家长都是想告诉孩子要保持整洁、善于反思、有行动力、为他人着想,希望他们成长得更好。

作为父母是可以有要求和期待的,不过我们尝试换个说法,把让人焦躁烦闷的“警报器”变成悠扬的“音乐铃声”:

1.可以展现对孩子的信心,同时提醒孩子能如何去做:

宝贝,去把书包放在你觉得合适的地方,你知道的放在那,你使用方便我们也行走方便。

帮我一起保持家的整洁,妈妈将不胜感激。


2.使用启发性提问:

我们能不能一起想个新办法,让这件事情不要再发生了?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3.先认可感受:

要对自己不擅长的学科打起精神来学确实不容易,我很愿意再陪你想想办法。


4.一旦......就......:

一旦你完成今天的作业,我就带你去踢回球。


5.确认孩子的认知或理解:

刚才我讲的你明白吗?可以复述给我听听吗?你觉得接下去要怎么做?


6.请求合作、提供选择:

我需要你来帮忙。你想要现在帮我?还在过10分钟来帮我?


7.使用非语言沟通:

温柔地将手放在他肩上,然后拉着孩子,指着该做的事,面露理解和信任的笑容。


8.下放权力:

你想要设定计时器,看看这些内容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父母有力量正向的话语是孩子遇到困难时,最好的镇定剂。


孩子会感觉父母一说话就烦,其实他们在烦的是不被认可的感受,不知所措的无助,对外界不安全的担忧。

父母记得我们的话语是安抚情绪不是激起负面情绪的,我们的提醒是解决问题不是制造新问题的。


更不要让焦虑时的“警报器”惊到了孩子,还吓到了其他人,而是可以在孩子的允许下,邀请更多的人和资源加入到解决问题的行列中,教会孩子解决问题有多种可能性,也弹奏属于他们的“人际协奏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