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教师学习资料推荐(3)
作者(来源):徐教院附小    发布时间:2010-12-08

2010学年教师学习资料推荐】(3

德为师之本  师以德为先

——师德建设研究的理论保证

众所周知,教师被人们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德育状况和育人方向,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随着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与日俱增,对教育者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包括教师的文化知识、育人技能、道德素养等。在国家不断重视教育的大环境下,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涌现出任晓艾、孟二冬等优秀的教师代表和师德标兵,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同时学校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理论基础。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建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一个党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生命所在。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把个人的人生追求统一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标中去。()先进的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终身的过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才是提高思想境界,分清是非,才能真正做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教育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培育更多更好人才是国家社会的需要,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的使命和责任。教师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离不开教师的劳动。加强师德建设就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加强师德建设的法律依据。

《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是学校师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道德的一个分支,是中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对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讲话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师德建设的思想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教育工作者应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代表。依据社会主义荣辱观,我校结合教育实际制定了“十七中学教师荣辱观”,即:以热爱学校为荣,以危害学校为耻;以关爱学生为荣,以歧视学生为耻;以爱岗敬业为荣,以得过且过为耻;以勤于钻研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以勇于创新为荣,以因循守旧为耻;以明理修身为荣,以不讲师德为耻。

五、办学理念是学校师德建设的行为指南。(略)

 

 

浅论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生成的影响

 

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中庸》里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苟子•修身》中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的论述。《说文解子》中解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做人的道理也教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生成。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可见,教育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说教育是一种过程,引领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无能走向有能。只有通过外化的手段,将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一、教师的“潜移默化"演变为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习惯养成的因素,首先是家庭,其次是学校,再次是同伴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学校对学生良好品质形成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规范化的校园生活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教师本身的学识品格、价值观及信念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影响。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教师的言行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直接影响着一代人。就教师个体而言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听听学生的话吧:“每次见到老师整理乱了的讲台,就意识到整理自己的房间。”“我经常见老师道别时,互说‘再见!’就想到自己也该讲礼貌。”“老师,您知道你说的那句‘做事先做人’,让我们一直记忆犹新。”等等。

  不难看出,教师的个人素质及品性乃至价值观无一例外的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学识、才能、情感、性格、人格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由教师本身的言行所形成的,是一种自然 影响力,它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心理品质等因素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服。教育的成败与否,除了与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隐形因素有关外,更多地取决于教师个人影响力大小。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希望学生拥有科学 文化知识外,还要拥有尽可能多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勤劳节俭、宽容大度、诚实守信、文明礼貌、整洁、讲秩序、助人为乐等等,这些好的品德会让学生最终走向成功,并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令人尊敬的人。那么我们作为教师惟一可以做的就是把这些美德的行为全部变成习惯,因为人类的一切美德只有变成习惯才有价值。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教师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这种影响有助于我们教育理想的实现,教师就需要审慎地规划自己的言行。人格要用人格来培养,道德要用道德来影响,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

  二、实施“潜移默化”的策略

  1、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

社会要求教师做到“ 政治 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人格境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具有最为广泛、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力。所以要塑造别人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激发教师关爱学生的源泉,是教师高尚人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体验学校生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的一面镜子。师德建设直接影响着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优良校风的形成,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是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师德是一种社会道德形态,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综合。

简言之,“师德”是指教师必须遵循的专业道德行为规范。教之道,德为先。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勤业。愚公移山,感动上天;精卫填海,百折不挠;苏武牧羊,诸葛鞠躬尽瘁,是为的什么,是敬业,是执著。还要淡泊名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堪其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教师还要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其次要有“爱”。师爱能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增强教师的角色魅力,提高教育 工作的有效性,还能起到导读教育的效果。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既赏识他们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又宽容他们的过失、错误和弱点,期待着学生的转变、成功和成长。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力,用爱心换取他们的尊重。再次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楷模作用。教师的优秀品质感染了学生,可内化积淀为学生的品质,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四是教师要亲善。教师要亲近大自然 ,善待他人、善待动植物,都会让学生感动。教师的善良、诚实会让学生觉得公平与尊重,教师的宽容与大度会使学生释怀,从而也学会善待他人。教师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培植健康的校园,培育健康的人,有着巨大的作用。

  2、教师提升备课的质量

  教育是一项具有道德性的实践活动,它要关心人、帮助人、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作为教师,就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以身立德。教师要坚持终生学习 科学 文化知识,学习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学习时代楷模,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在提升自己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教师个人的素质和道德修养。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做表率,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3、教师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语言行为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语言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部表现,教师的言行时时、处处受到学生的监督、模仿。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对他的教育乐于接受,他的思想品质必然影响学生品德和个性的形成。

  除了教育之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教师亲历亲为,躬身示范。比如:有一次,我将一节用剩的粉笔头随意扔进了垃圾桶里,后来我去上课就发现:粉笔盒内就没有断截的粉笔了。一问才知道是学生扔了,理由是:它们没用了,老师是这样做的。我知道自己的行为起了一个坏的榜样,赶紧向学生检讨,收回影响。每次看到地面的纸张,我都会弯下腰去捡,然后扔在垃圾箱内。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学生们却看在眼里,慢慢地,学生在我弯腰前的一刹那,主动地捡起了校园中的垃圾,并同时得到了我的一句“谢谢”。教室、走廊、校园操场内就在夜间没纸屑了。从教师的身上,学生们会在无形中感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一个教师如果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刻、强烈的感情,那么它的学生就会被这种情感打动,进而学起来、做起来,并真正地讲爱国情结融人自己的内心深处。

  4、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素质的基础应该是好的习惯,一切的教育都将归结为习惯的养成。习惯是从人的正确认识到正确的行为之问的一座桥梁。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命运的巨大能量。一个好习惯,就有一份自信;一个好习惯,就有一份成功的机会;多几个好习惯,就会多一些工作与生活的能力。“一切教育最终都将归结为习惯的培养”。如果把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那么剩下的就是素质。

  总之,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使教师在各种教育实践中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大智慧“每个教师总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带到课堂中去他用这种价值观念来阐述所发生的每一种活动每一个活动。

 

推荐目的:

1、  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师德规范”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2、  希望大家更为积极面对“实施细则”的审议与承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