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教院附小信息化三年规划(讨论稿)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12-01

一、       基本情况

(一)硬件环境

学校有学生计算机房2间,共55台计算机(奔四机型),17个教室均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学校有教师用计算机55台,均连网并(光缆到校,固定IP方式)连通国际互联网。学校拥有4台网络服务器,1间多媒体教室,2套移动多媒体设备。                                                                                                                                                                                                                                                                                                                                                                        

(二)软件情况

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为34岁,均以通过市教委统一的信息技术能力考核,且能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手段的变革;学校有一位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兼学校网管,一位信息技术兼职教师,一位电教管理员(后两位正在参加信息中心举办的网管中级班的培训)

学校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选用区本教材。

(三)信息化基础

目前学校建有校园网站,设有多个栏目,实现对外宣传的功能和初步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的共享功能;校园网站建设中已组建工作网络;学校在校内服务器上开设“内网传送”,提供校内信息流转,促进无纸化办公。

(四)存在问题

1、目前,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仍不足、认识上差异较大;

2、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在基本满足课堂教学、教师上网、电子公文收发等初级水平上);

3、学校现有计算机及校园网的利用率不高,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4、校园网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要求,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及规划措施尚未统一;

5、教育信息化工作规划不具体;

 

二、       工作原则

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因而,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适度超前,来引导并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坚持应用为主原则。应用水平和效果是信息化水平的直接体现,坚持以应用为核心,注意技术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软、硬件结合,以应用需求促进建设,把建设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和效益。

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原则。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不仅包括硬件建设,而且还包括教育信息资源、课程、人员队伍等多方面建设,实现软硬件同步发展。

坚持发挥多方积极性原则。充分发挥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积极性。

 

三、       总体目标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地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转变学校管理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

抓好网络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全员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速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

2007年:全面推进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完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添置信息技术设备(网络服务器)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培训,提高使用能力和学科整合水平;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训,提升应用信息的能力;建立、充实学校资源库;启动学校管理信息化步伐。

2008年:建立分类科学、索引便捷的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校内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组建一个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师资队伍 ;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09年:全面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完善设备布局。校园网络完备,实现办公自动化、教学现代化、资源数字化、在教育教学、教育行政管理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全面整合,并成为师生的基本技能之一,网络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四、       具体目标

1、硬件环境建设:

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目前学校已用的硬件要用好用足,同时,要进一步投入经费完善设施。增添路由交换设备和网络服务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按照“够用、适用、用好”的原则为师生配备电脑。逐步购置部分正版软件,推进学校软件正版化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的综合应用平台加快开发各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应用系统:如校内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师生综评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真正实现网上办公、办公自动化,评价多元化、过程化。

2、资源建设:

教学教育资源是教师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学校的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一环。逐步建立校内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将好的教学资源上传至校园网络资源库,是学校内所有教学资源得以共享。整理并上传近两年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后形成的较优秀的教案、课件,丰富教学资源库。除了落实教师定期上传素材外,学校逐步按学科、年级购买教学资源软件,不断充实学校教学资源库

3、网站建设:

学校网站是对外宣传、师生、家长交流的重要途经。分步骤完成校园网络的网站建设完善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使教师、学生、家长能及时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动态。在网站建设的同时,将网站的内容添加、维护落实到人,保证校园网站信息的更新速度和质量。积极建立学校特色网站。

4、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培训,重点落实于学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加强学校教师、网络管理员、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培训,使学校的信息化共做有序开展。

开展全体教师的培训,主要以课件制作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内容。鼓励各教研组结合各自学科特色建立教师个人主页,使之成为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互动的桥梁。

5、课题研究:

以学校课题为引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以网络环境下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为重点,使计算机及网络运用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参与整合课的教学研究,学校定期开展整合课的教学评比,形成制度、使学校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6、学生应用:

以学校信息技术课为抓手,平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训,注重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利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收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校内开展计算机作品的征集活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五、       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信息化工作网络,明确职责,确保信息化工作有效开展。建立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评估制度,安全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对于推动学校信息化进展的教师予以奖励。

 

2、经费保障:学校年度预、决算中,要保证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软硬件投入占一定比例。

3、信息化环境保障:对学校网络设备定期维护,确保畅通、建立网络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关闭窗口